全国人大代表吕春祥:以“专业”态度履行代表职责

28.02.2019  13:28

  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走上街头,看灯赏景。而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材料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碳纤维学术带头人吕春祥,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还未来得及阅读并回复朋友们发来的祝福信息。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一年来,翻开吕春祥的履职日历,连轴转是他的工作常态。在他看来,自己的代表性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人大代表、学者代表、山西代表、基层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2018年5月,吕春祥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开展检查、调研。事先备课,事中调研,事后总结……为了三四天的检查,他付出3个多月的努力。这次检查调研,让吕春祥感受到了山西环保的巨大压力,也感受到了国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力度。他问自己:“作为人大代表,我能为山西环保做些什么?”之后,他请教环保专家,系统学习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不懂就要学习,严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无论在哪个领域,吕春祥都以“专业”来要求自己。去年7月,他从汾河、桑干河、滹沱河“三河”源头的污染治理情况入手,先后走访多个部门,初步形成“加强滹沱河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从源头根本控制污染,及早治理污染”的建议。

  “作为学者代表,要时刻铭记积极为国家建言献策,围绕碳纤维做工作。”碳纤维是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物资,碳纤维产业是当今新材料界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也是技术集成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2018年,吕春祥受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单位委托,在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和李仲平院士的领导下,会同国内有关专家,先后就国家“卡脖子”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重大生产性短板装备情况、2018年碳纤维领域研发生产及应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所形成的调研报告为国家战略性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作为山西代表,要为山西产业布局作贡献,为山西转型发展作贡献,我希望山西碳纤维研究能够走在中国前列。”吕春祥介绍,山西有较好的碳纤维产业基础,但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下游应用刚刚起步,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就好比已经有了面粉,但是还没有面条。”去年全国两会上,吕春祥建议,国家材料重大工程优先支持山西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建设高技术攻关、产业、应用一条龙的项目集群,打通“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成用”的技术产业链条,提升技术硬实力,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实现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从研制生产型到效益规模型两个重大转变。让吕春祥欣慰的是,去年太钢千吨级高端碳纤维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今年推进三期项目建设已经写入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了山西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创新中心,这将为构筑完整系统的山西新材料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基层代表,一年来,社区、政务大厅、公交车上,都是吕春祥经常去的地方,他认为只有倾听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他向太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建议高效办理不动产权证,向太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议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中超出担保额度的部分。这些建议都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吕春祥说:“人大代表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应该时刻将职责铭记在心里、履职在行动上。我还要继续努力,在不断学习中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采访手记】  

   总有一盏灯光在闪烁  

  采访完吕春祥,已是晚上9时许。街道上五彩斑斓的灯饰和材料楼里的那一盏灯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吕春祥带领自己的团队,靠着“光背啃大饼”的苦干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研发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纤维产品,参与并见证了我国碳纤维材料研制生产水平由低端走向高端,打破了国外一些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在记者眼中,吕春祥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科技工作者,他能够随时切换不同的角色,切换不同的思维。正如他自己所说:“科研人员应该有科学家思维、工程师思维、企业家思维等多种不同的思维。科学家思维将多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工程师思维让设计不断优化变得可行,企业家思维将科学研究带入实际应用。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吕春祥和他的团队为提升国内碳纤维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完全具备了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碳纤维研发和产业基地的条件。但是,在采访中,吕春祥总说自己见的高人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还未做到的事情太多。

  走在街上,五彩斑斓的远处总有一盏灯光在闪烁,那一盏灯光下是否也有一个吕春祥?是的,每一个华灯璀璨的夜晚,都离不开一盏盏灯光的点缀。而像吕春祥一样的科技工作者们,正是那一盏盏的灯光。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