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发放了12亿红包 难解中小机场亏损怪圈
在大部分中小机场运营状态不甚理想的状态之下,国内机场建设的速度仍然渐入高潮。而对中小机场生存至关重要的财政补贴方案也如同国有航空公司接受国家注资一样,争议与质疑时刻相伴,对于机场建设是否存在“大跃进”的争论始终不能平息。
机场需“进补”
“机场是公共事业,国家对公共事业给予财政补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至于以此来说机场是不是建得太多跟补贴与否根本没关系,”对于最新公布的机场补贴预算方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民航资深从业者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国内机场的密度和数量来看,要想真正发挥航空业对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还差得很远,单纯看某一部分的得失显然有失偏颇。”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称民航局)于12月8日发布了《关于2015年民航小机场补贴预算方案的公示》,根据公示内容,明年全国将有146个机场获得民航发展基金补贴,总金额超过了12亿元。
民航局对部分机场给予财政补贴源于2008年民航局(其时为民航总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该办法将国内机场按照地区和吞吐量标准划分为三大区域四档标准,并以机场所在分类标准的固定补贴以及机场类别变动和吞吐量变化为参照的变动补贴构成。
一位此前在民航局供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不同地区的机场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千差万别,这个补贴的依据在于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并重点关照小型机场。”
“当然,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机场提供普遍服务发生的支出,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不能说因为机场效益不好就减少在必要设施维护以及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前述人士表示,“实际上这部分资金对于机场而言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并不足以解决机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持续性问题。”
但地方政府建设机场以及发展本地区航空运输业的热度往往被过于关注。各地新机场上马或者改扩建等项目往往大张旗鼓,但机场航班量稀疏、运营难以为继却悄无声息,尽管如此只要机场还在运营便需要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及标准。
“事实上机场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投入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阶段才能见效,就像经济发展有个过程一样,大都市也不都是生来繁华。”一位国内正在修建机场的三线城市市政府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修建机场目的不就在于改变么?如果没有信心实现这个变化,何必非要给地方财政增加这么大的压力?”
地方政府对于建设机场的热情不亚于“4万亿”时期对于高速铁路的争夺。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吉林松原民用机场、青海省果洛民用机场、内蒙古扎兰屯机场、云南省澜沧民用机场、贵州省仁怀民用机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总投资额为54.9亿元人民币。
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年底,我国新建机场将达70座,改扩建机场101座。
事实上,对于国内大部分中小型机场所面临的困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民航局心知肚明。尽管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多年来是机场建设最为坚定的支持者,但他也在很多时候承认目前机场运营的状况确实堪忧。
就在12月5日,李家祥在成都一次公开的发言中透露,“目前全国200个机场大概只有50个赚钱,其他全都亏损,其原因或与现有机场的管理体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