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大项目托举旅游优势产业的崛起
有一种美叫吉林,有一种山色叫长白,有一种惊艳叫冬景,有一种狂野叫滑雪……春节前省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图文并茂,殊美的吉林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长白山周边小镇宾馆爆满,延吉、长白山两个机场不断增加航班,每天逾万名游客奔赴吉林赏雾淞、观冬捕、泡温泉......
纷飞的雪花实实在在地化作了白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各地共接待旅游者770.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82亿元,同比增长20.40%。去年我省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214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7.09%;实现旅游总收入1846.79亿元,同比增长25.03%,分别比全国增速高出7.09和14.0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产业。
在推动吉林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最先打破经济结构“二人转”困局,最为提振信心的板块,当数旅游业。种种数据、种种场景表明,全省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其力已聚、其势已成。
一批百亿元大项目镶嵌在白山松水中,托举旅游优势产业的崛起
吉林的优势在哪里?是生态。
那么,哪一个产业最能发挥吉林比较优势,与生态资源相辅相成呢?无烟产业——旅游业凸现出来。
着眼当下与未来,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去年7月,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视频会议上,时任省长巴音朝鲁的讲话掷地有声:打造旅游支柱产业,不是“可行”或“不可行”,也不是“可为”或“不可为”,而是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纲举目张。全省旅游部门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举措,在打造旅游业升级版的整体推进中,率先突破薄弱环节。
吉林风光美不胜收,然而,游客到吉林的“吃住行游购娱”不尽如人意。针对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弱的软肋,全省旅游部门坚定不移地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增强后劲的重点,抓在手上。围绕“留得住”、“游得好”,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
1月16日,万科松花湖国际度假区正式投运。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从雪道上飞驰而下,送给度假区8个字:“梦想成真,超出预期”。松花湖国际度假区计划总投资400亿元,涵盖世界级滑雪场、五星级度假酒店、滑雪度假小镇及丰富的旅游配套设施,拥有34条优质雪道,全长约31公里,滑雪面积达175公顷,距主城区仅15公里,是国内惟一的大型城区滑雪场。
总投资230亿元的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缔造了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模式,已投入运营的“亚洲第一滑雪场”可同时容纳8000位滑雪者,设计标准甚至达到了冬奥会比赛的要求,高速公路出口、长白山机场、火车站近在咫尺。
去年,全省开工建设旅游项目232项,完成投资302.3亿元,承接这一投资强度,今年全省开工建设旅游项目243个。
一批超百亿元大项目镶嵌在白山松水中,如同坚实的骨架,稳稳地支撑起全省旅游业转型的大厦,全省旅游业的业态结构发生深刻改变,从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
大项目的集群释放效应无处不在: 长春净月潭、吉林松花湖、延边朝鲜族民俗园等众多景区异彩纷呈,结点成线;生态游、冰雪游、边境游等七大旅游产品绚丽多姿。在全国旅游版图中,吉林形成了集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和人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品牌,成为夺目的一极。
童话般的世界,想不到的舒适。一位到吉林度假的媒体朋友说,吉林省和传统印象中沉重的老工基地完全不同,用“缤纷四季,精彩吉林”形容,再恰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