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变

07.09.2015  14:02

  核心阅读

  实体经济向好积极因素在积累,我国经济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宏观调控仍有较大空间。加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我们有条件实现全年的预期发展目标

  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不能归咎中国

  只要我国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就能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记者:  近期,全球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一些国际舆论将此轮波动归咎于中国,您怎么看?

  王一鸣:将这轮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归咎于中国,显然是过度夸大了“中国因素”。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所说:“中国是一个理由,但不是原因。”这轮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导火索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强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强劲升值,欧元、日元及除人民币外的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这导致国际资本加速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从而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此起彼伏的大幅震荡,实际上就是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引发的。

  此轮震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全球经济调整深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各国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结构性改革没有实质性举动,实体经济缺乏内生动力。美国三轮量宽政策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大量资金,但超额廉价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涌向金融市场,带来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大幅上涨,与实体经济低迷形成明显反差,金融资产价格估值缺乏实体经济支撑,埋下了这轮金融市场震荡的种子。

  记者: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王一鸣: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联储加息时点的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影响到我国的股市、汇市和外贸出口,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压力。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持续上涨,金融行业增长值占比有所上升,财富效应带动下的消费有所增加。6月以来股市的快速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深层次矛盾显现的情况,中央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只要我们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就能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实体经济向好因素正在积累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节性影响因素,也有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因素影响,但未来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数据显示,7月工业增加值在连续三个月小幅增长后再度出现回落,8月份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7%,降至临界点下方。对此您怎么看?

  王一鸣:2008年后,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较大起伏,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回到一个新的高点。从2010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在波动中下行,到今年二季度已持续20个季度,但降幅和波幅都在逐步收窄,表明经济增速正在趋稳。

  今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再次小幅回落。我认为短期的起伏是正常现象。根据模型预测,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仍将稳定在6%-7%之间。

  工业增速下降,深层原因是受结构调整的影响。从需求侧看,我国需求结构正在从以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对传统商品的需求相对萎缩,相关产业产能明显过剩;从供给侧看,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过剩压力较大,而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虽增势强劲,但尚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的放缓,新老产业增长“青黄不接”也是工业增速整体放缓的重要原因。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节性影响因素,比如,全国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影响了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制造业受到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因素影响,内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但也要看到,8月份发电量已由上月下降2%转为增长3%,铁路货运量较上月增加,房地产市场转暖对相关制造业也有拉动作用,未来PMI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看来我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那么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呢?

  王一鸣:工业行业面临的困难表明我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速仍位居全球前列。

  当前实体经济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前期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市场销售转暖,经常项目保持顺差。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加快孕育,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加快形成,信息通讯、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势强劲,互联网消费和“O2O(线上线下)”模式快速成长,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成长,新一代创业者迅速崛起。“一带一路”启动实施,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新增长极和新增长带正在形成。

  我国经济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宏观调控也有空间。加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我们有条件实现全年的预期发展目标。

  坚定信心  主动作为

  仍需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精准调控,相机施策

  记者:8月25日,央行再次降准降息,这是否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转向?宏观调控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与防风险间保持平衡?

  王一鸣:这次降息降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前期稳增长措施的成果,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国内外市场预期。降准也能有效对冲资本外流带来的流动性缺口,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同时,此次降息降准还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结合,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有助于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次降息降准是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变化做出的微调,并不表明货币政策转向。当前,仍需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精准调控,相机施策,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积极稳定市场预期。

  我国金融系统运行总体是平稳的、风险是可控的。但也要看到,受产能过剩、房地产存量较大、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偿债高峰等因素影响,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也有所显露。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慎贷现象增加。6月以来,股市的大幅调整也对企业融资形成一定影响。因此,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引导金融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记者:在新旧动力交替期,政府、企业分别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顺利爬坡过坎?

  王一鸣:当前,新的增长点正在不断涌现,但体量还不够大,满天繁星、但无明月,新动力的增长尚不足以补偿旧动力的减弱。此时就要给新产业培土施肥,使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同时,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调整重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市场化的办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对政府来说,就要拿出更多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为新动力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例如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国企改革;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地方和企业投资能力等。

  对企业来说,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例如加大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充分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加强研发、设计、标准、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中国经济新旧动力的转换正在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的增长点不断集聚,新动力加快成长壮大并逐步成为主导力量,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记者  左娅  林丽鹂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