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亲子鉴定为走失小牛找到亲娘

27.02.2015  12:18

春节前夕,珲春市人民法院根据DNA亲子鉴定结果,为一头归属难定的小牛找到了“亲娘”,让小牛回到了走失前栖息的牛棚。据悉,这头2岁的小公牛,因“DNA亲子鉴定”成为了延边此类案件的“第一牛”。

●小牛丢半年后找到了

2014年年初,珲春市哈达门乡村民关某家丢失了一头一岁左右的小牛犊。为了找牛,关某费尽周折,不仅到派出所报了案,还发动全家一起寻找,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始终一无所获。

当年8月的一天,有邻居告诉关某,在村西侧的山沟里,看到了一头小牛与关某家丢失的牛很像。听到消息后,关某急忙赶到山沟寻找。经过努力,关某找到了一头和自家丢失的小黄牛一模一样的小牛。认定小牛特征无误后,他欣喜若狂。但为了谨慎,他叫来家人前往辨认。熟悉小牛的老伴儿一眼就认定小牛就是“自家的”。“丢失近半年的小牛又出现了。”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将失而复得的小牛赶回了牛棚精心看管。然而,几天之后同乡的郎某找上门来讨牛。

●一头小牛冒出“两个妈

原来,哈达门乡是延边黄牛的养殖乡,几乎家家都养牛,村民们向来有自由放牧的习惯。每年5月草木复苏时节,村民都将自己养的牛羊散放在水草丰茂的山上,冬季到来之前再将牛赶回到牛棚里。早在2014年5月,郎某将自家的五头牛赶上山。但同年9月上山赶牛回家过冬时,只找到了四头。后来经过打听,关某家刚刚从山里找回了一头牛犊,郎某怀疑关某偷了自己的牛。

这是我家母牛生的小牛,被你们平白无故地偷走了。”“自家的母牛下的崽,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郎某和关某两家各执一词。于是,小牛在两家“主人”的争执中,蹊跷的出现了“两个妈”。

●DNA亲子鉴定找“亲娘

郎家的母牛是棕黄色,小牛是黄色,颜色相近。关家的母牛耳朵向外翻,小牛的耳朵也向外翻。”曾参与调解的哈达门乡司法所调解员回忆,调解员想通过小牛的体貌特征判定,却因两家的母牛在小牛身上都能找到影子,此方法未奏效。在关某的坚持下,小牛暂时交由关家饲养。

2014年9月10日,郎某以“返还小牛和赔偿经济损失”的要求向珲春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向法院提出对“争议小牛”进行DNA亲子鉴定,依法确认小牛所有权。

为了确定小牛的真正归属,法院指派专人前往案发地,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在双方及村委会有关人员的监督下,采集了两家母牛与小牛的血样。然而,找动物DNA亲子鉴定机构却让法院颇费心思。法官首先联系了长春的一家鉴定机构,然而却没有鉴定资质。几经周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司法鉴定中心被委托为鉴定机构。

●法院调解被告退还小牛

2015年2月,鉴定中心结果出来,原告郎某家母牛与争议小牛存在亲子关系。

看到鉴定结果,原告郎某立即要求被告关某返还小牛,并支付高昂的鉴定费及误工费等一系列费用共计7000元。关某得知鉴定结果后同意返还小牛,但是他认为郎某主张的其他费用过高,其无力承担。

法官考虑到争议小牛在被告关某家期间,关某始终悉心饲养小牛,也产生了一定的费用,在调解时从事理、法理、情理的角度规劝双方。最终郎某同意将赔偿金降低到了3600元,关某当场支付了赔偿金。

这起利用动物‘DNA亲子鉴定’的案件最终圆满解决。从此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科学,遵循法律,当事人的纠纷才能得以公正裁判,这样的裁判也才能让当事人信服。”审结案件后,该案主审法官郭丽丽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