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共享 促进产业提升——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子平台发展综述
这是一个资源平台,又是一座科普基地。
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子平台是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挂靠在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自2001年建成以来,多年坚持连贯性地开展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宣传利用、共享服务工作,积极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和技术支撑,硕果累累,促进了寒地果树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2001年—2015年间,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子平台已向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及果农提供实物、信息、技术与成果推广、培训、展示和科普等服务3000多份(人)次,对更新品种、提升栽培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支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8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个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7个果树新品种,60篇多论文提供了支撑。
他们与吉林农大和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合作,利用所保存的珍稀优异果树资源,采取野外考察收集与国外优异资源引种相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常规资源评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寒地珍稀优异果树资源种类,并评价出优异种质16份,通过省级审定品种2个(“红凤”苹果,“北冰红”葡萄),创造培育优良品系4个。引进选育出“瑞卡”1个越橘优良品种,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1000亩,发表论文27篇。获得201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1等奖。
他们还与中国农大等单位合作,利用所保存的优异果树资源,针对我国苹果生产区域广、生态环境条件多样等实际,选育出了矮化中间砧GM-310,以及SH1和矮化自根砧中砧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特色的苹果矮化砧木。这些砧木除具有矮化这一目标性状外,还具有早果、丰产、抗寒等性状。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向国家梨产业体系秋子梨育种岗位、花果管理与品质生理岗位、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寒地苹果试验站提供梨资源55份、苹果资源40份,完成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基因测序及区域引种筛选鉴定等试验工作,为国家和吉林省产业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国家梨产业体系秋子梨育种岗位利用本平台提供的抗寒梨资源-奥利亚为母本,开展杂交育种工作,育成抗寒中熟梨品种——寒雅梨,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针吉林省果树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新疆的特殊要求,开展了4次专题服务。吉林省西部风沙盐碱地面积大,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他们提出了《关于吉林省西部果树生产及产业化的思路》,充分利用高抗优异果树资源,采用“林、果、草生态固沙”技术体系,分别在乾安县和长岭县指导建立了2个沙地果树栽培展示园。2012年,为乾安县提供优异李子、苹果、葡萄3树种8份资源,建成300亩高抗、优质果树生产示范园,并举办了果树技术培训班,推广果树技术。2015年4月中旬,在长岭县北正镇协助提供金红、K9、黄太平等苹果品种资源2000株,沙地栽培20公顷,提供沙地果树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保证了果树沙地栽培的成活率,并在沙地进行了果树优良品种筛选及展示。
吉林市是著名的李树之乡,针对近年来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等问题,科研人员积极进行李树品种普查与筛选,实行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使用无公害的药剂防治。2013年春季,筛选金山2号、春光早黄、大黄干核等优异地方品种,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桃小灵、嘧运脲等无公害的药剂防治。通过高接换头,推广地方新品种100亩;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点10个,面积100亩,辐射示范500亩,增产12.5万公斤,增收750000元。
2014年、2015年先后为新疆提供秋红、香冠、龙青皮大秋、青太平等苹果资源57份,栽培在新疆伊犁天山植物园果树种质保育区,开展资源性状调查、鉴定、评价等,筛选优异资源及展示。
为让大地披锦绣,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子平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