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在四平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种植大棚里,食用菌、瓜果、蔬菜争相竞艳;一处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区内,铲车、打桩机、运输车鏖战正酣;一个个特色“农家乐”里,远客、亲朋、故友聊得欢畅……这是产业扶贫给四平增加的新变化。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再到市场培育,四平产业扶贫风生水起,有花有果。
联户带动,光伏发电出奇兵
光伏发电是脱贫攻坚的一支奇兵,是贫困村民的贴心“兄弟”。
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光电效应,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经过汇流、逆变、升压、送出,最后并入国家电网,每度电售价0.88元。并网发电后,设备使用年限达20年。
今年5月,双辽市注册成立金太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统筹推进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光伏电站项目。按照“统一建站、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模式,根据贫困户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控调配,确保收益分配公正合理,使扶贫对象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
服先镇五一村为151户贫困户集中安装容量5000瓦的光伏发电设施,分给每户20平方米太阳能板,以每户年发电7500度、年收入6600元计,刨除还贷、土地租金、管理费,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王奔镇宝山村一屯的徐基江,欠外债10余万元。“被精准识别”后,加入村里的光伏脱贫合作社。他如释重负,说这回晚上能睡着觉了。
一排排乌黑发亮的光伏板,承载着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承载着贫困人口的脱贫希望。
量身定制,鼓了口袋长本领
伊通县营城子镇打草村一组的李小海,孩子得病花掉几万元,妻子身体也不好,他不能外出打工,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春天,他免费分得1840棵榛苗,按照1棵榛苗市场价6元计算,他省了11000余元的苗钱。而且,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等,也由景台镇德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第二年,榛苗就能少量挂果。李小海掐指算来:“第三年开始,估摸着就能见效益了。3年以后,保守估计,这些榛苗一年就能净赚3万多元。”
“一些因年龄、家庭等原因无法外出挣钱的贫困村民,镇里都会帮其在家附近的企业找份工作,让他们稳定脱贫。”马鞍山镇党委书记王晓伟告诉记者,目前,通过镇里协调,已有20余名贫困村民在几家企业实现就业,达到了脱贫标准。
目前,全县共开展大果榛子、育肥牛养殖、种植桔梗等扶贫产业项目10个,可带动1054名贫困人口脱贫。
在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王志军家大棚里的第二茬鸡腿蘑已经采摘。他家大棚的蘑菇产量在全村最高,蘑菇帮他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厚俗村的食用菌合作社于去年8月建成,共建6栋大棚,总计4800平方米。他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订单”的方式经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管理,公司订单回收。贫困户不参与生产但参与分红。投入生产两个月,每个贫困户平均分红105元。现在,第二茬食用菌已经采摘,预计每户能分到500元。
规划先行,特色旅游拓富路
双辽市在制定三年脱贫攻坚规划时,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列为精准脱贫和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旅游总体规划”,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
年初以来,双辽市精心打造宝山村至一马树沙地森林公园旅游精品线项目、永加村旅游精品村项目和孟益村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鼓励扶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宝山村借助邻近一马树沙地森林公园的地缘优势,率先发展“农家乐”,迎来了远道客人,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永加村依托民俗发展朝鲜族特色餐饮及歌舞文化、关东民俗文化展示及体验、草原骑射;依托山水资源发展水上娱乐、湿地观光、草原宿营,同时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铁东区依托叶赫镇的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采摘等旅游项目。在叶赫村引进薰衣草庄园项目,用20亩土地入股的方式,为42户贫困户提供定项就业岗位,村集体和贫困村民都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