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 朝阳产业——吉林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综述
编者按:
食(药)用菌被称为健康食品,食(药)用菌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我省发展食(药)用菌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农委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省食(药)用菌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全国的前列。为更好地宣传我省在食(药)用菌产业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我省食(药)用菌的好产品、好品质,省农委与吉林日报合作创办“吉林菌业”专刊,以“发展品质菌业,打造特色名片”为主题,全力打造食(药)用菌品牌。
2016年12月28日,2016吉林省优质黑木耳评选活动结果揭晓:16家产品分获金银铜奖。
这在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它标志着我省食(药)用菌产业进入了品牌化的新阶段。
食(药)用菌业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全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
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为我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区位资源优势明显。我省长白山区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具备大规模发展木腐菌的基础条件,中西部平原区是粮食主产区,粮食和秸秆产量的比例是1:1,具有极其丰富的秸杆资源,为发展草腐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生态环保型产业的发展方向。食(药)用菌生产主要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等下脚料作为培养基,生长发育期间基本不施肥用药,是实现由废物利用到利用废物(废弃菌包处理)的低能耗环保型的循环经济产业。
大健康概念的推进,为食用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食用(药)菌是倍受消费者青睐的保健产品,食(药)用菌生产过程无污染且营养丰富,具有免疫抗癌、调节血脂、降低血糖、保肝健胃等多种保健功效,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精准扶贫的需要,作为比较效益突出的食用菌产业势必会进一步得到发展。食(药)用菌产业效益高于蔬菜产业甚至高于棚膜蔬菜产业效益,而且既不需要耕地又不需要配合农时,时间短见效快,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人工栽培的食(药)用菌有30多个品种,其中黑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榆黄蘑、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等产品方面已经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黑木耳占绝对优势,占到总规模的80%以上。
我省发展食(药)用菌产业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撑。那就是以李玉院士为领袖的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研究团队,在食(药)用菌科学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为我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4年,省农委就对食(药)用菌产业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安全、优质、高效、循环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布局,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突出标准化基地建设,抓好龙头培育、品牌建设、质量控制和市场开发,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层次、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建设北方特产大省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食(药)用菌规模达到40亿袋,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实现140亿元以上,分别比2013年增长90%、1.3倍和1.5倍以上。
总体布局。依托区位资源禀赋,东部山区以发展木腐菌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发展草腐菌类为主,重点发展黑木耳、香菇、平菇、滑菇、金针菇、榆黄蘑等菌类,推进适宜区三条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即:建设长白山北坡的蛟河、敦化、安图、汪清及珲春等县(市)以黑木耳、香菇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带,建设长白山西南坡的白山、通化地区以香菇、榆黄蘑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带,建设中西部地区以平菇、滑菇、金针菇为重点的鲜食菌产业带,积极发展高端优势菌种,推进精深加工,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
同时,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完善食(药)用菌标准体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抓紧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科研专项“食用菌标准体系研究”项目。
——全面推进菌种规范化经营管理。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加快推进适宜我省栽培的优势菌种研发,推进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明确母种、原种生产经营单位资质条件,规范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严格执行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确保灭菌、接种、培养、贮存、质量检验设备、场所和技术达标。禁止无证或者未按许可证规定生产经营菌种,杜绝私繁滥制,确保菌种优质、安全,为全面推进食(药)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加强食(药)用菌研发及技术推广基地建设。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省生物研究所、延边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教育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以野生食(药)用菌品种驯化、新品种研发、规范化生产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开发为重点,建设省级食(药)用菌研发基地。加快推进食(药)用菌袋料配方研究,重点搞好黑木耳等木腐菌袋料中木屑替代品试验示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袋料中农作物副产品的比例,减少木腐菌对林木资源的依赖。加快食(药)用菌吊袋栽培技术研究推广,推进“地栽”向“棚栽”转变,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量效益。加快食(药)用菌食品、药品、保健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食(药)用菌标准化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基地,促进食(药)用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重点扶持引导延边、吉林地区建设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化、白山地区建设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棚栽食(药)用菌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引导中西部地区发展高端优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努力提高基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大县(市、区)。
在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方面:
——积极推进食(药)用菌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长春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公司、延边丹华山珍食品公司等省内食用菌企业,发展食(药)用菌精深加工项目,不断延长食(药)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延边海澜生物、源创生物及吉林冠华等一批菌种菌包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分工分业。
——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根据专业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因地制宜地培育产地批发市场,着力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黑木耳物流中心和北方食(药)用菌集散中心。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特点,尤其要突出吉林长白山人文特色,大力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加强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投入品、产品分等分级包装运输等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打响“绿色牌”、“生态牌”和“安全牌”,提高市场信誉度和综合效益。支持各地开展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深入研究探索食(药)用菌产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措施,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菌种研发培育,支持菌棒生产,支持标准化园区建设,支持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支持废弃菌包处理,支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创新领导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领导和服务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品牌,振兴产业,为我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再创新机遇
省农委园艺特产局局长吕子臣告诉记者,2017年要着力实施食(药)用菌产业提速工程。按照提升品质、打造高端、节约环保、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食(药)用菌产量达到130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
谈到具体做法,他说:
——优化产业布局,在长白山北坡的吉林、延边地区重点建设黑木耳产业带,在长白山西南坡的通化、白山地区重点建设香菇产业带,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草腐菌产业带。
——加快标准化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广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完善井、电、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建成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努力提高基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促进食(药)用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组织开展优质黑木耳评选活动,根据评选结果评定一批优质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菌种菌包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分工分业。支持汪清、敦化等重点产区建立集菌种研发、菌棒制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废弃菌包处理于一体的食用菌综合示范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积极培育食(药)用菌品牌。通过开展品牌高端策划、公交车广告、媒体宣传、优质产品评选等系列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吉林食用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既是朝阳,未来必然光明,我们期盼我省的食(药)用菌产业进入优质、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既为人们提供舌尖上的健康食品,又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