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展会”助农业腾飞
历经十四届的淬炼,长春农博会已成为我市一张闪光的名片。纵观十四届农博盛会,可谓每每推陈出新,不断提档升级。
WIFI覆盖、扫码赠礼、微信下单……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甚至给观众搭建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农博会”,无疑是本届展会最大的亮点和全新突破。
“扫”出别样农博精彩
“今年农博会最有意思,不仅新奇特展品多,而且还能一边逛展一边扫码拿礼品!”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逛农博会的最大感受就是“惊喜不断”,不仅看到了飞机、大炮等平时少见的东西,还可以顺手扫扫二维码领些小礼品。“要是买的东西多,自己拿不动,还可以微信下单,等商家送货上门!”
扫码检票、扫码赠水……连日来,在WIFI全覆盖的农博园内,“扫描二维码”成为农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记者采访中发现,以扫码检票、扫码赠礼、微信下单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展会”形式,不仅推动主办方创新办展,也带动参展商在营销方式上求新图变,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展会内容、活跃了展场氛围,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展体验。
永不落幕的农博盛宴
“长春农博会目前是国内首个实现‘互联网+展会’的大型展会。”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网络总工程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杨云介绍说。
为切实打造一个“互联网+展会”模式的农博会,他们团队从今年7月初就开始为农博园铺设WIFI系统,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商城,并于农博会期间实施了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体系升级行动计划、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与运营行动计划等,实现了农博会管理手段和服务功能的创新。
“农博园WIFI全覆盖,既方便观众手机上网、收发微信,参与扫码送礼、微信下单等活动,也利于主办方借助热力成像技术了解各展区观众数量。一旦发现哪个展区观众过多,主办方就会派人前往疏导,并通过‘闸心联动’控制展区客流,保证展会安全。”杨云说。
据了解,农博园微商城和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后,杨云还带领团队开展了“这乡有礼”(市民海选最喜爱的礼品)活动,共吸引5万市民、100多户涉农企业参与,收到实名投票4000多张,微信关注总量达50万次。随着展会的持续进行,微商城不仅吸引越来越多商家入驻,也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并在线上消费。
“农博会结束后,我们将对各个线上平台进行整合,然后再整体移交给长春农博园,让这个‘线上的农博会’一直开展下去。”杨云兴奋地说。
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仅给长春农博会创新办展、提升服务、提档升级提供了全新动力,也为我市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杨云介绍,农博园开展“这乡有礼”活动,通过市民海选最喜爱的礼品,不仅可吸引众多商家入驻微商城和市民线上消费,还可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市民喜欢产品的基本情况,如品类、口味、包装等。“这不仅为涉农企业日后研发、生产产品提供了参考,也将有力助推我市农产品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杨云表示,长春农博园若能通过微商城成功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对我市农业发展来说是一大利好。它既有利于农博会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搭建起城乡对接平台,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也利于加速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让市民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追踪、适时监控农产品质量,加快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 (记者 李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