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和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还关系到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能否取得成效,最终关系到国家、民族能否在新的历史潮流中取得竞争优势,这种影响比过去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互联网创新首先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互联网创新可能对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变革需求,互联网创新还要求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尽快实现现代化。
作者: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陆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助理研究员)
“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自上世纪末以来,互联网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进入社会生活当中,在本世纪前十年当中,人们感受到的互联网还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信息交流工具,一种更便捷的工作平台,许多人还没有体会到互联网在创新方面的强大威力。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率的提高和互联网云端计算能力的显著加强,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逐渐从量变转向质变,互联网不仅越来越显示出引领创新、激发创新的巨大能量,而且这巨大的能量正以边缘革命的方 式对旧的体制机制产生不可抵御的冲击。
从基本功能上来讲,互联网只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将人与人之间日常社交活动拓展为包罗万象的网络社交,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人均上网时间的迅速增加,每个人除了睡觉时间以外基本都在网络上或与网络发生着紧密联系,这使得网络社交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从量的积累发展到了质的转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信息交流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与此同时,网络社交活动积累的海量数据和云端计算能力的飞速提高,使得大数据分析能够为信息的传播找到准确的对象和最有效用的归属,它甚至打破了过去一些决策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被宽泛的数据关联关系所取代,抽样统计被全数据统计所取代。链接互联网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又以O2O的形式,将互联网大数据的以信息为载体,以准确地寻找到有效需求方作为服务对象的独特运作模 式从线上交流转化到线下生产服务当中,同时将线下的需求迅速地转化为线上信息,又以全数据统计得出的关联关系准确麵行资源的调拨配置,而且还满足消费者各稱虫特的需求。这样的模式极有可能改变传统的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固有弊端,促成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在根本上, 与过去所有的创新一样,都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但是又与过去所有的创新不同,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是一个基础性的创新,它可以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结合,使生产生活每一个阶段的成本都大幅下降,效能都大幅提高。如果说过去的技术创新是绝大部分的点状创 新,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发酵后遇到偶然的爆发机会才能 推动社会进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就是一种网状的创新,只要是 互联网链条所及之处,传统业态就能转化成互联网业态,形成大面积创新的态势。
这种创新浪潮的影响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所类似,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革新进步,带来各个方面的 变化,但两者又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其一,互联网创新的推动力 从根本上讲还是技术,它的来源是属于“生产工具”范畴的创新,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生产关系的进步,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进步来达到鼓励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效果;其二,互联网创新具有持续、叠加的效果,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创新历程,旧的创新很容易就被新的创新所超越,而体制、机制创新在一定时空内是一次性的;其三,互联网创新基本是在尊奉现有法律的框架内持续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至多是绕开法律法规的管制,用技术的手段钻了法律的空子,但与互联网创新相反,体制机制创新往往伴随着的是激烈的 博弈和斗争。由此可见,互联网创新上善若水,难以抵御。面对互联网创新的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 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3月13日,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不仅提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明确目标,还就具体如何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金融扶持、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培育人才、构建高效科研体系、推动开放等多个层次作出了重要的部署。这一《意见》的出台和总理 “互联网+”战略的推出都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是在这个大变局时代的正确应对。
创新倒逼理论、制度的进步,不亚于一场革命
创新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互联网创新从技术开始,却不局限在技术的领域,最终引起了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创新几乎同时着力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多个层面,不仅在经济生活领域整合在传统条件下因为成本过高无法整合的资源,引发人们意想不到的跨维度竞争,而且驱使社会生产的组织架构、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的政治动员方式、舆论潮流导向、乃至人心向背都有可能被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所改变,全世界的旧格局体系下的力量对比都可能面临重新洗牌,这种影响比过去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互联网大创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制度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才能在这样一场“大革命”中成为胜利者。
互联网创新首先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特征之一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向公众表达其观点,同时互联网又能使每一个有价值的意见都尽可能不被忽视,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创新都会被及时的挖掘出来。互联网的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领域,在具体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同样可以适用。并能够取得成效。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笔者曾经向中央建议,改变过去关门写文件的作法,应当利用网络手段向全国人民征求关于党政重要文件的起草意见。今年两会前的政府报告起草过程与这项建议的方向完全一致,会议通过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发起“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征得4万多条意见,其中有914条建议和意见被采纳,使民意充分地表达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互联网创新可能对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变革需求。互联网创新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一是数据信息和无法被机器所取代的人的创意变成最有价值的财富,而传统资产所有权对创造财富的价值影响将不断下降,并且可能 被使用权所取代,人们只需要暂时使用这些资产而不需要拥有它。这将引发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的组织结构从过去强调所有权的由雇主和雇员组成的公司、企业等逐渐被 各种合伙人制度、全员持股制度等更加注重信息获得、处理能力和创 造、创新能力的个体联合所取代。这种情况在创意、创新产业尤其明显。而重资产的资金密集型、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大规模制造业则日渐被智能制造业所取代。在利润分配环节,制造环节又是其中获得利润分配很少的一部分,这从苹果手机产业链中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 的资本联合以及劳动者的创造力联 合越来越成为社会运行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变革和创新大时代,如果我们还不在理论上进行创新,还因循守旧地主张某种单一的所有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就会越来越与时代脱节。
互联网创新还要求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尽快实现现代化。互联网的一大特质是信息的快速而且互动式,它具有天然的去中心化的趋势,传统的单向的国家管理方式与互联网的这种特质是格格不入的。以新闻传播管理方式为例,过去纸面媒体时代,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的渠道、内容,掌握舆论的引导权。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 播和互动传播难以被约束。以微信、微博这两个互联网时代创新的社交为主,这两种交互式的互联网社交方式加上智能拍照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几乎人手持有一个可拍照、可上网智能手机,每个人都成为新闻记者,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几乎已经被民众自发的热点所主导,虽然政府不断加强管理,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个网络舆论话题的主导权已经难以回到纸媒时代,舆论管控从事前预防不得不走向事后追惩,而在缺乏新闻立法的情况下,完全以扩大解释刑法的方式管控舆论不仅违背法治 的要求也难以起到好的效果。互联网创新倒逼这方面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创新完全符合 我党的宗旨和工作路线,无论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就是一场革命”。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也是一场革命,中国共产党不仅不惧怕这样的革命,而且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推动这样的革命,今天也将不断推动互联网创新的这场革命。
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