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合作:新的历史高度
互利合作:新的历史高度
特邀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局局长 程国强
中科院地理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刘卫东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李光辉
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
随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这份8000余字的文件界定了“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等,引发世界高度关注。
中国如何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又意味着什么?
参与方的“多元化”:不是独奏,而是合唱
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此次《愿景与行动》最大的亮点在于“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十六字理念,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也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创新。“包容,这是区别于其他合作组织或机制的典型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局局长程国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出“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这意味着现代丝绸之路参与方的多元化。”程国强指出,这有别于其他合作机制,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封闭性集团,只要是有意愿参与的国家或地区均没有门槛要求,皆可自愿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在中科院地理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卫东看来,“互利共赢”有很实在的内容支撑,比如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产能合作都将给相关国家带来新的机遇。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此次提出的“五通”充满“含金量”,成为关注焦点。“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在的利益。
“‘五通’体现了合作重点,每个‘通’都很具体,富有吸引力。”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指出,相关安排非常实在。比如“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这些都将直接让沿海国家获益。
“互利,这是推进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根本动力。”程国强指出,不搞零和博弈,不搞利益攫取,更不搞与邻为壑的重商主义、产品倾销,而是立足于各参与方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在程国强看来,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都将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机制的“开放性”:既跳交谊舞,又跳集体舞
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另一方面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
既加强双边合作,又强化多边合作,专家们将其形容为“既跳交谊舞,又跳集体舞”。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将在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之下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可以更辩证地看待两者关系。”李光辉说,推进改革需要扩大开放,改革的推进为开放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扩大开放又倒逼改革的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更合理的经济构架。
专家认为,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与务实行动带来的是信心和机遇。让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将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一带一路”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伴随各国和衷共济,实际举措落地开花,将会有更多人分享发展的实惠。“愿景与行动》中,中国各地也明确了开放定位。" >在《愿景与行动》中,中国各地也明确了开放定位。”刘卫东说。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