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县所字镇瓜菜未卜先行

20.11.2015  09:01

  “随着《“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出台,种植结构调整大潮澎湃来袭,传统玉米产区的农民都在琢磨明年的地该咋种,如何在政府引导下增收,乾安县所字镇的农民却盘腿坐在炕头儿,捻着一打打火红的钞票,计划着怎样扩大种植“裸地” 瓜果蔬菜,让腰包更鼓。

  所字镇土地贫瘠在全市都“挂名”,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可谓“穷乡僻壤”。早几年,个别村屯早早地探索调整种植业结构,由大粮作物(玉米)产业向杂粮杂豆产业过渡,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贫困境况日趋扭转,日子越过越丰。如今,“镰刀弯”玉米结构调整在即,所字镇未卜先行,积极探索做大做活“裸地”瓜果蔬菜,以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不断开辟富民增收之路。

  千里寻真知

  在固有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农民收入?这是该镇党委书记于振军上任之初便摆在案头的一个大问题。敢想敢做才能不断创新,才能迸发出不竭的动力。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再三,他决定带领村支部书记们到山东、甘肃等省市的蔬菜生产基地去考察学习。期间,他细致地调研,琢磨出这么一条道儿:一样的土地资源、相差无几的气候条件,人家能种蔬菜,我们何不尝试一下?

  “嫁接”经验,说干就干,聘请技术员,购置新设备,所字镇发动镇村干部们先行种瓜菜。不过,每公顷土地投入至少要三五万元,风险着实太大了,不仅种的人提心吊胆,不种的人也替他们捏把汗。

  然而,丰厚的回报给了所有人莫大的安慰——当年,一公顷土地的辣椒纯收入十万元左右,最认实惠的老百姓惊呆了,纷纷参与其中,第二年,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公顷发展到200公顷。

  集约是根本

  发展规模种植,必须有规模的土地做依托。所字镇正是抓住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这个“牛鼻子”不放,才实现了土地“归堆”。

  为把农村的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自2005年则字村拉开土地集约的序幕开始,几届领导班子在乾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始终把反租倒包的土地集约方式记在心中、抓在手上,经过十年的努力,所字镇15个村共集约土地4000多公顷,切实解决了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连片的集约土地,吸引各地“裸地”瓜果蔬菜种植大户纷至沓来,费用也由原来的每公顷三四千元节节攀升,飙至每公顷一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增收近3000万元。至此,所字镇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初具规模。

  科技打基础

  传统农业的“靠天吃饭”即将成为过去,提高种植业收入,设施农业势在必行。三年来,该镇新打农田井500多眼,农田抗旱井总数达到1200眼。完成地下埋管喷灌、滴灌640网,指针式喷灌5网,总面积达到6600公顷,6个村建成高标准农田。

  农业生产,无水不利。水利设施的逐年完善,为当地农业的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种的10垧地圆葱,纯收入近80万元,既有科技投入,又有好的市场行情,瓜果蔬菜种啥都值钱。镇上还有蔬菜合作社的冷藏保鲜库兜底儿,抵得上种玉米好几倍的收入!”圆葱种植大户刘龙连种三年圆葱,尝到了甜头。

  事业聚人心

  随着全镇种植“裸地”瓜果蔬菜的农户逐年增加,种植面积已达2000公顷,种植经验和技术日臻成熟,美葵圆葱间种、多滴灌带密植等适合当地的种植模式逐年推开,“裸地”瓜果蔬菜事业蒸蒸日上。通过互比、互学、互帮,当地农民对发展“裸地”瓜果蔬菜早已轻车熟路,对种什么品种产量高,什么时候用什么肥、用多少效果最好,田间管理注意什么都已了然于心。讲西瓜、谈辣椒、问圆葱,闲时唠着这些家常嗑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如今,“镰刀弯” 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全面启动,所字镇早已弯刀出鞘,调减玉米种植,转变发展方式,探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有限的土地上给农民刻画着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