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的领头雁——记洮南市聚宝乡黑顶村党支部书记马洪义
马洪义是洮南市聚宝乡黑顶村党支部书记。他扎根这片黑土地40余载,不为名、不图利,果断刚毅、敢闯敢干。他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坚韧而执着的为民情怀。
黑顶村位于洮南市聚宝乡西部,与内蒙古接壤。笔直宽敞的水泥路贯穿村中;路两侧植被丰富,樟子松、唐槭、杨柳排序井井有条;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整齐农户围墙,每一处无不彰显着现代新农村的气息。
马洪义。199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2000年,以高票数当选黑顶村党支部书记。
马洪义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会儿,全村的人均收入在几百元左右,道路狭窄泥泞,遇见雨天就甭想出门了,最窄的道路只有3.7米,取暖柴火车都过不去。群众的房子破烂不堪,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各户围墙里出外进。恶劣的环境需要资金去改善,可哪有钱呀!村里还有近200万元的欠款,村部穷得就连电费都是马洪义自己垫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黑顶村水资源贫乏,老百姓花钱打的灌溉水井90%干枯无水,大部分土地得不到水资源哺育,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对于这一难题马洪义多次找专家勘测论证,一旦发现有水源地带他就鼓励村民打井,并且,一眼井拿出2000元的资金补助,渐渐的村民对打井有了积极性,成井率也有较大提高。马洪义还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搞建设。2013年,洮南市发改局就拿出40多万元的项目修桥并协助打水井。马洪义提出水井要连片,项目水井绝不能打在村干部地头,一切为民。一旦发现地下水源我们就不惜一切代价,并且要用农网机电灌溉,这样要比柴油的费用低很多。他每年还多次请农业专家为农民培训科学种田,渐渐的,使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境发生了改变,农民的日子也有较大改观,手里有了钱,家家户户的居住条件也不断地改善。在采访中,年过半百的村民华景才跟我们说:“我们的村书记可了不得,在短短的几年让我们脱贫致富,想都没有想过能住上崭新瓦房,开着小轿车,农闲时跳着大秧歌儿。以前我们村里百余万的欠款都让他还清了,并且现在还有存款。”
在全市土地清查工作中,马洪义积极响应号召,为让土地清查工作顺利开展,亲自负责全村土地清查工作。在对清查出的土地制定承包费用时,严把政策关,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土地发包过程中,严格履行村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要求的法定程序不落步、不走样,确保每个环节都张榜公示,公开透明,步骤不差,程序合法。
村民孙海波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自家的几公顷地根本不够种,承包同村村民的耕地成了他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唯一选择,但是高昂的承包价格让孙海波苦不堪言。但是今年,他在村里承包了9公顷地,却只用了往年承包3公顷地的钱。孙海波高兴地说,这都多亏了村上进行的土地清查。更让孙海波高兴的是,承包的9公顷地地挨地连成了一片,他家的大型农机具今年才算发挥出了全部效率。
2013年,马洪义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土地承包费后,大力发展集体公益事业。硬化路面、修建围墙、安装路灯等。他有了想法之后就找县交通局帮着协助规划。他提出,我们村的路规划得要直、宽、平。规划人员勘测后感觉不可能实现,以前老房子建设都是因地制宜,院墙挨着院墙根本就没法建。当时规划出的水泥路面是4.5米,而马洪义提议加到5米宽,并且还要保证两侧农户围墙和路保持在12米。就这要求他可费劲了周折,由于当时老房子建筑时没有统一规划,各家的院子挺大路却很窄,要是扩路和建围墙得占村民很大的面积,这14条路和5条街15400多延长米得涉及多少户啊!执着的马洪义就挨家挨户去协商讲道理,一天下来嗓子哑得都说不出话来。其中村民关国启家院墙得缩回17米多,院子里的玉米都快一人高了,扩路扒院墙谁心里也不是滋味呀!马洪义就和他商议讲道理。
经过多日的商讨,全村村民被执着诚恳的马洪义一一说服,并在短时间内把修路所需要的场地全部扩了出来,就连规划人员对马洪义都刮目相看了。就这样黑顶村的规划建设有序进行,最终,黑顶村规划出14条路5条街,达到了户户通标准,每条街路都笔直宽敞有标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4盏,并且路两侧全部绿化。
“村上有钱俺们老百姓真受益!你看这道边的路灯,全是太阳能的,村上又为各家统一修建院墙,这路两边还要搞绿化、修排水沟,俺们村可大变样了!”黑顶村的华大哥对我们诉说着心中的喜悦。
经过马洪义带领村民多年的努力,黑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均收入达到7600元,拥有轿车近100台。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向我们一步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