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博鳌论坛前瞻:中国主张如何凝聚各国共识

24.03.2015  14:38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将于3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继2010年、2013年习近平第三次参加该论坛。
  
  据洪磊介绍,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印尼总统佐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赞比亚总统伦古、澳大利亚总督科斯格罗夫、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荷兰首相吕特、卡塔尔首相阿卜杜拉、瑞典首相勒文、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塔纳萨等外国领导人将应邀来华出席年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17日也向媒体透露,出席本届年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规模将超过历届年会。这充分显示了各国领导人对此次论坛的重视程度。那么今年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将涉及哪些内容,这次博鳌论坛将有哪些看点?将会给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契机?为此,人民网记者今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看点1 亚投行达成共识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由于博鳌论坛举行期间正逢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申请截止日(3月31日)前夕,届时亚投行问题势必成为论坛热门话题。
  
  近日,中外媒体关于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话题持续升温。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亚投行定位为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时隔一年,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于2014年10月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决定成立亚投行。随后,印尼、马尔代夫、新西兰、约旦、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等国相继宣布加入。今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卢森堡等欧盟国家,其后也纷纷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的“朋友圈”日渐壮大。与之相对的,如美、日、韩等国家对于是否加入亚行仍然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关于亚投行的规则制定、运作透明度以及对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影响,都是值得具体观察和期待的看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泰平表示:“在亚投行中,中国的出资份额相对较多,尽管亚投行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作用相辅相成、实现共同发展,并不会降低亚洲开发银行的重要性,但有些国家担心其将会与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形成竞争,所以,他们对是否加入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亚投行如何在地区、国家之间达成共识、促进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或将会在此次论坛中传递出一些信息。”
  
   看点2 “一带一路”“实施之年”待破题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一带一路”的推动力度,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以期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专家表示,这契合沿线各国发展的需要,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这次论坛需要着力推动的重要方面。
  
  2015年一直被外界预期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之年,“中国如何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进行与地区间和国际间的合作,将会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值得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吴士存表示。
  
  “‘一带一路’涉及到的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来谋求共同发展,这无疑有利于促进地区、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交流,提升发展水平。让更多不了解‘一带一路’的国家更好的了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泰平认为,这也是“一带一路”的意义所在,当前讨论如何商讨具体的合作措施或许将成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看点之一。
  
   看点3 亚洲命运共同体亟需对话形成一定原则
  
  此外,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17日在北京介绍了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据悉,今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安全合作是题中之义。
  
  中国“命运共同体”外交色彩鲜明,目的就是将中国放入世界,同世界具有不同传统和观念的国家相互沟通,建立合作,争取理解。共同发展的前提,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而这一点,同样包括在“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体现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
  
  专家表示,近年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局部地区持续动荡,一直面临着调整和共建的问题,中国在亚洲安全合作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吴士存表示,“命运共同体的机制如何演变、亚太地区主导国家问题、以及接下来中国在亚太地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都会成为此次博鳌论坛的关切点。”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对于南海问题,中国或与地区相关国家进行对话,通过对话形成一定的原则,促进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王泰平认为,具体的问题和解决原则以及协议的制定能否形成也将值得期待。(记者曾伟 实习生王菁)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