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实现草原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
近年来,乌兰县坚持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内容之一,以生态理念为引领,科学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积极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
积极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把牧民组织到牧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实现经营体制、经营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按照科技指导到人、良种良法到户、技术要领到手的要求,重点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技术推广服务力度,科技指导帮扶覆盖面达100%。目前,全县11个牧业村全部建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牧户达1201户,占总牧户的98.2%,社员人数达4275人,占牧业总人口的91.44%。
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加强禁牧减畜核查监管,近三年共发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奖补资金8734.5万元,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促进了草原生态平衡。深入牧民群众,广泛宣传生态畜牧业有关政策知识,动员牧民合理减畜,鼓励和支持牧民将草场、牲畜等生产资料以入股形式合理流转给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经营。目前,全县共流转草场105.2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93.26%,入股牲畜16.82万头(只),占牲畜总数的39.12%。
以加快畜种改良和本土品种选育为突破口,不断加大种畜的鉴定、淘汰和引进力度,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成活率。积极做好牲畜生产性能鉴定、品种选留和培育、配种方案的制定、种畜串换及引进、技术培训等工作,加快非生产畜出栏数量,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促进良种推广。目前,全县牛羊选育改良面达到60%以上。
将项目和资金捆绑,重点围绕水利设施配套、网围栏等项目施工建设,不断改善牧区基础设施条件,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全县配套建设游牧民定居房780户6.7万平方米,畜用暖棚1800栋,网围栏框地8万亩,注苗栏556个,蓄水池1600立方米,农牧区道路通达率达98%以上,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达100%。
积极引导牧民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增加收入,巴里河滩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与吉仁生态农牧业公司积极合作,建立“公司+合作社+牧户”的模式,着力打造“茶卡羊”品牌,推动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年销售“茶卡羊”1200吨以上。柯柯镇3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在金子海风景区创办蒙古风情茶园,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扎布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与巴音合作社联合创办牛羊肉屠宰加工厂。三年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转移劳动力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2亿元。(责任发布:田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