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信释疑 习主席出访要打破美国人的什么"心结"?

25.09.2015  10:20

   央视网讯 (记者 唐诗颖 冯思谣)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西雅图开启了他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此前表示,习主席此次访美将是一次增信释疑之旅,要把美国在某些方面的“心结”打开。那么,究竟要“”哪些疑问呢?美国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心结”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数十年,一直是在面对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多极化深入发展,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出现重大变化。一段时期,美国对华战略焦虑增强,自然会出现新的问题。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加紧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从反恐转向防范其他大国崛起的挑战。中美关系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加上某些“第三方因素”干扰,以及大选等国内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干扰增大,美国国内对华政策大辩论中主张防范和制衡的杂音开始逐渐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丁一凡分析认为,美国舆论中一些对“中国崛起”不太放心的声音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趋向强硬,无论在国内的改革日程还是在国外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上,中国的发展方向似乎都在与美国原来想像的方向相差很大。有些人怀疑中国是否在走“文革”的老路,还有些人怀疑中国会放弃改革开放的日程,走向更加民族主义的方向。这些猜疑与中国政府的实际政策相差很大。

  丁一凡说,美国人一直认为国际秩序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秩序,如果有什么变化,美国就会认为这是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甚至是威胁。

  比如,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为主的国际经济机构就是美国倡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些机构已经无法满足世界经济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倡议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的建议本是对现在国际经济体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但部分美国舆论却把它看成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和地区秩序的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认为,国际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政治上多极化,没有一个国家能主导国际事务,国际社会更加的公平、平等;新兴国家的影响力上升,老牌国家影响力在下降;经济全球化,最大的结果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国家的疆界已经完全被打乱,很难界定国家的投资疆界。

  面对这样的世界大环境,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崛起,成了亚太地区不单单是经济上的主导力量,更是成为了维持亚太地区的决定性力量。滕建群说,在这样一个时期,不仅从国际上还是从两国关系上来说,两国元首进行会晤都是非常及时的。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