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走出特色,“黄金时代”水到渠成

22.10.2015  14:09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黄静

  10月19日-23日,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5天4夜的国事访问,且独访英国一家,被称“点穴式”访问。此前只有俄罗斯、韩国、蒙古得此殊遇。习主席访英已酝酿良久,卡梅伦年初邀访,英财政大臣奥斯本9月又访华预热。这样一次志在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超级访问”,备受国内外瞩目。

  一、中英关系走出特色

  一个月前习主席刚结束访美行程,而年底还有法、德领导人访华。与法、德领导人与中方近年频繁走动不同,英国在“高层访问”方面远远落后。上次中国国家主席访英,还是2005年的事了。英国的对华政策似乎并未受美国杂音的干扰,反而是从欧陆大国那里获得了竞争的动力。英国政经精英则热衷于提升中英关系,急于促成习主席来访。

  此次访问中,英国务求体现自身特色。皇室、足球自是“英伦范儿”十足。20日,习近平夫妇与英国女王一家三代人会面,礼炮、马车、菜单、礼物都为媒体津津乐道。23日,习近平到访英超球会曼城俱乐部,为“习式足球外交”再添彩。

  金融是英国的看家本领,金融合作是中英主打的合作项目。近两年,伦敦离岸人民币业务风生水起,风头盖过欧陆竞争者法兰克福,有赶超香港之势。20日,人民银行在英国伦敦发行50亿元一年期人民币债券,这是人民银行首次在离岸市场发行央行债券。债券一推出便获得国际投资者追捧,超额认购达5倍。21日,习近平赴伦敦金融城出席欢迎晚宴,随后与伦敦市长共同发表演讲,为两国金融合作定调。

  英国称要做对中国最开放的西方国家,在此次访问中也有体现。21日,法国电力集团宣布,中国将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投资60亿英镑,持股33%。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合作投资第三个西方国家的标志性项目。英国的核能监管程序非常严格,在英投资将产生示范效应,中国企业可由此打开英国乃至其他发达国家核电市场的大门。

  英国虽不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但经过此次访问,在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方面也走在了西方大国前列。英国将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为两国企业在基建投资领域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20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肯定了多个“第一”:“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也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英国还是首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西方国家、最早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大国。”能够在中国看重的这么多事情上做到“第一”,恐怕只有英国。这些“第一”清单体现了英国的国家特色及其不同寻常的战略判断能力。

  二、“黄金时代”得之不易

  任何一对双边关系,高层访问都只是浮冰,冰面下暗流汹涌,气象驳杂。英国外交已进入二战后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与近年的中法、中德关系相比,中英关系的发展最富戏剧性。

  2008年10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英外交部网站发表声明称,英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这是英国101年来,首次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2009年1月,英国外交部又发表《英国与中国:合作框架》战略文件,称发展对华全面关系将是英政府今后数年外交工作的“重大优先目标”。当时全球金融危机乍起,中国的崛起势头固然明显,但西方阵营中观望者居多。英国高调示好,中国却未将英国特殊对待。

  经过欧债危机中的相互打量与合作,中欧关系迎来全面大发展,欧各大国纷纷与华交好。2012年5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误判形势,在伦敦会见达赖喇嘛,一下子使得英国被甩出“友华竞争”。2013年,英国国内开展了对华关系的大辩论,最终是务实友华派占了上风。英高层作出和解姿态后,中英关系逐渐回暖——中英在当年10月的经济财经对话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伦敦抢先众多欧洲竞争对手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于12月初访华,在访华过程中未提西藏和人权,而称要做“中国在西方最强支持者”。

  今年3月,英国不忌美国反对,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西方多国唯恐落后,纷纷追随。近几年来,英国艰难调整自己的全球定位,给欧盟和美国都不同程度地带来困扰。英国对华政策也并非一路旗帜鲜明。此次习近平访英,有英媒体称标志着“英国从根本上重新校准自己的大国关系”,不无道理。

  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当前中英关系如此热络,主要还是归功于两国的经济合作潜力。据英国政府透露,习近平此次访问将带来总值逾300亿英镑的生意,为英国创造3900个职位,零售、能源、金融以至航天业等都能受惠。

  即便如此,中英间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沪伦通”(上海与伦敦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备受瞩目,有待日后摸索。从伦敦到伯明翰的英国高铁2号线项目,中国将参与竞投,不知道中国是否能像在核电领域一样借英国打开欧洲的高铁市场。

  近年推动英国在对华关系上“迎头赶上”的主要动力是伦敦金融城、英国财政部等英国国内的经济力量。但随着中英经济合作的推进,全球治理、国际战略上的合作必将浮现。英国将再一次彰显其作为世界“老领导”的独特品质。只要英国还能充分发挥其战略思维,中英“黄金时代”就有望一直保持下去。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