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吉航在改革中崛起

24.10.2016  17:42

  “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吉航”)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员工精绘蓝图,深化改革,使吉航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有着60年历史的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市场环境差、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落后等原因,在2000年前后的十余年中,面临着企业经济总量不足、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企业呈现连续多年亏损的尴尬局面。

  “当时情况有点儿惨,人、项目、钱,几乎是‘三无’状态。”《中国航空报》记者采访时,中航工业吉航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伟说出了心里话。他刚来时住在吉航招待所里,半夜经常会被冻醒,房间里的温度总是在5摄氏度左右,屋子冷,心里也不暖和,脑子里更是万马奔腾,各种想法相互撞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方法到底在哪里?

  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公司领导班子分析认为,影响公司改革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在这个几乎封闭的小院落里,享受了50多年计划经济红利的职工,普遍缺乏市场和竞争意识,而这又使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营销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老套僵化,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李伟带领班子以促进广大员工转变观念为目标,拉开了全面解放思想的序幕。

  “凡是阻碍发展的因素就要用显微镜去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就要大胆去闯;凡是找准了发展路子的就放手干。”他为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给全体员工吃了一粒定心丸。他还通过全员大会、为全体党员上党课、拟定公司中期发展规划等方式向广大员工分析形势,既讲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也讲资源优势与发展机遇,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

  思想统一后,公司立刻着手组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干部人事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为例,经过连续5年的持续改革,公司的中层干部由2010年的123人减少到2015年的94人,机构由45个行政单位整合到25个,精简冗员1000多人。公司出台了包括“龙腾”计划在内的《吉航人才振兴计划》,加强与院校的合作,推行重点培养,稳定了青年人才,解决了技术和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种全方位的改革像化学反应一样引起了巨大的变化,爱发牢骚的人少了,真抓实干的人多了。在生产线上,“5+2”和“白+黑”的工作模式现已形成常态。

  经过瘦身后的中航工业吉航,就像历经磨难的勇士,终于挺起了自信的脊梁!

  在内部进行刮骨疗毒式改革的同时,优化外部环境的攻关活动也在同时进行。

  为改善现有产品结构,争取更多的修理任务,公司总经理李伟、党委书记冯永刚及班子成员亲自率队走访客户,得到了客户的支持。多型新机进厂试修,公司经济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员工年平均收入较2009年提高了2倍,达到吉林地区中等偏上水平。职工对于公司发展的信心乃至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融入地方经济,是吉航领导班子的又一重大决策。为发挥好吉航公司航空维修服务保障优势,李伟组织相关部门起草了《关于筹建吉林市航空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此项工作得到吉林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以吉航公司为核心启动了吉林市航空产业园建设。至今,公司已与多家公司签订协议,将对奥凯公司运营的新舟60飞机开展维修业务,并完成维修该机型的人员、技术资料等准备工作;与瀚星进行格莱斯艾尔运动人飞机组装合作。公司从2014年启动了民用航空器培训学校筹备工作,现已投资数千万元。该培训学校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集机务、飞行培训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为拓展相关多元业务,走修造一体的发展之路,公司领导还带领业务部门人员走进主机厂所,与沈飞、哈飞、601所等单位寻求广泛合作。目前,Y12机翼油箱已批量投产,某新型机减速板、舱门制造顺利试制,某型飞机副油箱挂梁、电子吊舱、飞机电缆已成为吉航给主机厂所的定型配套产品。公司通过实现试验,成功研制了石油勘探随钻测井装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每年可生产上百套;自主研发的新型吹雪车配备各大机场和高速公路,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公司航空产品制造和非航空民品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达到年产数千万元的规模,正向更大的规模目标迈进。

  中航工业吉航公司十分关注民生问题,组织建设了职工文化广场,对共计76栋楼房外墙实施了保温工程,同时兴建了廉租房、公租房,改善了员工的居住条件。

  目前,吉航公司航空产品制造能力实现了由零件制造到部附件组装的转型升级,非航民品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2015年,吉航公司多项经营指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交付飞机数量比2010年翻近2倍,经济总量增长250%以上,近十几年来首次盈利。

  中航工业吉航秉承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坚持“航修为本,相关多元”发展战略,全体干部员工激情进取,砥砺奋进。企业如今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一张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江城日报通讯员/张名 冯帅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