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媒体热力追踪长春经济新气象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一扫2015年工业负增长的颓势,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交上了一份“经济稳中有升”的闪亮成绩单,在全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作出了较大贡献。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先后围绕我市振兴发展中的新变化和新亮点进行深入采访,并从不同视角就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结构转型、强调马上就办等进行追踪报道。
中直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不仅让生活在长春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更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长春在新起点上谋求更大跨越的满满信心和累累收获,看到了长春上下“立足全省看长春、走向全国看长春、放眼世界看长春”的气魄和目标。
围绕“创新”做文章
“长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制造基地,一天可创造1亿元产值,今年上半年实现利税30亿元,同比增长14.9%”“长春培育的科技型‘小巨人’能量不小,已成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长春瞄准前沿科技规划项目、部署产业,华为云计算、浪潮大数据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长春”“今年4月26日,长春新区正式成立,5月,长春又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8月26日的《人民日报》以《长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为题,把目光聚焦到长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现代化创业体系建设,布局创新链,优化产业链,推动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转型,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上,以详实精准的数据、振奋人心的事例,生动诠释了长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如何让传统产业提质、新产业蓬勃生长。
东北振兴,牵动人心。在《经济日报》发表的《吉林经济转型调研(上):滚石上山,注入澎湃新动力》一文中,该报记者深入位于我市高新区的吉星大厦,探寻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卫星——“吉林一号”背后的故事。“吉林一号”一飞冲天,得益于长春拥有“科技文化城”的优势,也得益于市场化运作方式,标志着我市在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而如今的长春,像“吉林一号”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随着培育新兴产业力度的不断加大,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旅游业已成为我市优势产业“新四样”。这些显著变化,无不体现出创新对长春经济发展注入的无可替代的活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