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农工作亮点解读

24.12.2015  08: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家都知道,这个会议跟来年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说的小一点,关心经济就是关心咱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背景资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它的任务是: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形式,制定来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每年会议召开前,中央领导同志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全国各地调研,研究经济政策,因而也被认为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那么,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跟咱农民朋友密切相关的事情有啥呢?咱们可以条分缕析地来看一看,特别是要听听农民怎么说。

   一、农业既要规模化 也要绿色产业化

  会议提出:要加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

   农民观察:农业现代化应政策联系实际

  河北沧州农民王长胜,办了个农机合作社,在全县范围内作业,并参加过多次跨省作业。在他眼里,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实现规模化,也要实现绿色产业化,更要政策联系实际。

  王长胜:现代农业是一个规模农业,首先是种植规模,表现在硬件设施上是连片的、完全实现农业机械化;再就是,做到有机肥的利用,绿色和环保的农业。农民的意愿和中央政策完全步调一致的,关键是中间落实。现代化农业不能完全按照既定政策,要一事一议,一村一议。比如,我和邻村,他那里种水稻,来到我这里就不一定适用。

   专家解读:未来农业主要问题是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八大就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而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未来,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补齐四化的“短板”,需要农业生产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

  姚景源:农业要由传统农业走到现代农业。现在的问题主要不是产量的问题。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就是怎样使农业的产出能在稳定数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益,进而使农民进一步增收,也就是说,使农产品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加值。这又涉及农业的生产方式问题和诸多科技问题。应当说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发展方向,确实应下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

   二、让农民进城买房:农民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农民疑虑:进城买房很不现实

  来自湖南永州的农民工张剑,在深圳打工将近十年了,如今他已经做到了一家杂志的编辑,月薪六千多。他自认已经进入白领行列,但是说起在深圳买房,他还是觉着很不现实。

  张剑:就目前的形势看,农民工在城里买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城市里提供的都是环卫工、快递等低工资的工作,普遍工资不高。鼓励我们在中小城市买房,但中小城市没有就业机会,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子,但还是要去深圳、广州打工。能就业的地方,如深圳,一套房子三百多万,我们买不起。

   专家解读:政府应想办法帮农民进城买房

  能就业的地方,买不起房子;买得起房子的地方,又缺少就业机会。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对现实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政府出面,探索提高进城农民工购买力的途径。

  叶兴庆:政府在这中间能起到什么作用?一是尽可能地把进城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的保障范围。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帮助一部分对未来有稳定预期、愿意在城镇生活的农民,让他们有购房的能力。第二,农民配置农村的宅基地、农房,在城市买商品房时能够相应地扣减土地置放金,这样就能够降低农民在城里购房的成本。上海、重庆很多地方也在做,这是政府帮助、提高进城农民房屋购买率的很重要的创新性做法。我想这方面应该有这个潜力。

  中国著名房地产专家、清华北大MBA总裁班教授陈俊认为,帮农民进城买房,这是把市民和农民一视同仁的表现。

  陈俊:政府帮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的举动,表明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当作刻不容缓的大事,已经把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和平等对待农村、城市居民当作一项基本国策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十年来,农村居民日益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別是新生代农村居民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帮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可以大大增强城市活力,可以增强各个城市的差异化。 

   三、精准扶贫+社保兜底:7000万人可脱贫

  会议提出:要保障民生,兜住底线。要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农民困惑:扶贫扶不对人

  四川郫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是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让农民廖万平看不懂的是,个别地方的扶贫“扶富不扶穷”。在他看来,扶贫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找对人。

  廖万平:真正贫困的,没有指标,家里有楼房的,偏偏有名额。大家对这个不太满意。真正贫困的,应该从物质上和技术上,政府有指标的话给予帮助,派技术人员指导怎么干、怎么从贫困中走出来。还有个事不平衡,以我们这儿为例,吃低保的就不能有扶贫,如果贫困户吃了低保,又有扶助,就会有人眼红,造成矛盾。

   专家解读:可以精准帮扶和社保兜底

  今年的中央扶贫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所有贫困县“脱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精准帮扶,兜住底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指出,通过精准扶贫和社保兜底,七千万人如期脱贫应该不是问题。

  李国祥:首先一定要把这部分人准确界定下来,给每个家庭建立档案,根据贫困户家里的资源条件,对其进行扶贫,这就叫做精准扶贫。从全国来看,应该有5000万人可以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让贫困家庭能够脱贫。还有2000万人口,他们的家庭没有劳动力,或者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管再怎么扶贫,也很可能仍然达不到脱贫的标准。这部分的人口就要靠社会保障来兜底了,可以通过提高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养老金发放的标准,还可以相应的增加资产收益的补偿、补贴标准,让实惠保障的功能,保障这2000万人口如期脱贫。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