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出访专家谈”:中国行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徐秀军
2015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简称为“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开始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系统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张,积极推动巴黎大会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成果,并为世界各国更加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开出新的药方,充分展示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巨大挑战。从基本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艰巨,这使得中国成为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还面临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等多重压力。但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八大以来,中国继续以一系列切实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付出巨大努力。2015年9月,中方向世界庄重承诺,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未来5年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即100个减贫项目,100个农业合作项目,100个促贸援助项目,100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00所医院和诊所,100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2015年10月,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宣布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此次气候变化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届时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中方还提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规定、处理好2020年前的行动力度和建立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督促发达国家履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义务并在2020年后提高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等四点期待,为巴黎大会在推动气候变化治理取得历史性进展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方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诸多努力,既符合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体现了中国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的主张和切实行动将成为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激励因素,将为本次气候变化谈判达成预期成果注入正能量。
编辑 何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