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将是今年两会焦点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张正富 闫祥岭 柳新勇)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四年下滑,去年降至24年来最低点。2015年,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为自己设定一个怎样的增速目标,无疑是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的焦点。
这也是决策层作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判断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中国决策者会在每年两会期间发布当年的一个非约束性经济增速目标。全球市场人士紧盯这一数字以管窥当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势。
以往绝大多数年份的最终实际经济增速均高于预设目标。而去年中国经济7.4%的增速落在了预设的“7.5%左右”目标的“下方”。2012年,中国首次将此前7年不变的8%的目标调低,7.5%的目标一直延续到去年。
多位权威专家表示,中国经济适当调低增速目标符合实际,同时中国经济在传统引擎功率降低的情况下依然有足够的新鲜动力保持中高速增长。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下调增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要之举。
据各地两会公布的数据,除西藏的目标与去年持平、上海以“经济平稳增长”代替具体数字之外,其余29个省份均下调了目标,其中12个省份的下调幅度在2个百分点以上。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东南沿海的玩具服装工厂,中国多个地区、行业都在下行压力下负重前行。这既有全球总需求不振的影响,更多的是中国经济巨轮来到了必须升级换代的关口,也就是决策层所总结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起来的结果是较大的下行压力,反映在今年开局阶段是这样一组数据:1月份,反映制造业活跃程度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收缩至枯荣线以下,反映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的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4个月下降,曾经被誉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下滑3.2%,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有64个……
一些观察人士对此感到担忧,有些西方媒体甚至抛出中国经济“崩溃论”和“断崖论”,认为中国经济已“穷途末路”。
但是,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对中国经济来说不仅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世界末日”,反而是个“令人振奋的开始”,因为这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规律性的客观要求。要设定适应新常态的增速目标,在稳定达标信心的同时,引导全社会把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增长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此外,就以去年略低于7.5%的速度来说,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是翘楚,对于年GDP已超10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方能达到的了不起的速度。
在“旧常态”逻辑下,保持增速难度很大。以房地产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全球经济持续不振背景下的出口以及短期内难以显著扩大的消费,失去了往日“三驾马车”的风采。新常态呼唤新引擎。
对此,李克强总理1月份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形成“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打造新引擎,就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说,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民勤劳而智慧。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就会使整个经济肌体充满生机,进而汇聚成巨大的推动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
这一新引擎正在形成。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同比增长45.88%。同时,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亿人,比2013年底增加3117.66万人,增长14.26%。
打造新引擎的途径是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致力于建立能够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能够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清单和“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责任清单。三份清单的明确将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市场主体搭建一个更宽阔的舞台。
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据介绍,目前中国人均公共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这当中蕴藏着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巨大空间。
当然,中国经济还蕴含着更多的新增长点,如目标宏大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及今年将加速推进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等多领域改革,一日千里的互联网经济等,都将成为新常态下可靠的增长新动力。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