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四村”炼成记
日期 : 20160331
期号 : 3880
版号 : 02
版名 : 综合
副题 : ——吉林省气象局在通榆县农牧村帮扶记
作者 : 王灵玲
标题 : “四村”炼成记
阳春三月,在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乡农牧村,合作社的老李站在村口的气象信息显示屏前,仔细阅读气象局传来的春耕前土壤墒情信息,琢磨着啥时耥地备春耕。不远处的田间有一个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随时准备增雨防雹,助力全村农业生产。
时间回到2014年8月,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也是那时,吉林省气象局接到对苏公坨乡农牧村开展驻村帮扶的工作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倾力帮扶,省气象局将农牧村打造成“四村”,解决了资金和技术等困难,扎实推进农牧村的新农村建设。
所谓“四村”,是指气象服务村、党建先进村、气象科技示范村、光伏提水村。这是帮扶工作组在省气象局党组指导下理出的帮扶工作目标。帮扶工作组由省气象局工会主席王大铁、监察审计处处长许加财和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家富三名同志组成,杨家富任驻村第一书记。
“队伍涣散是我们到这里后发现的首要问题。村里党支部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支委工作不在状态。”杨家富讲起刚到农牧村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根据当时情况,他们认真写出调研报告,提出整顿建议。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很快,建议被苏公坨乡党委采纳。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村班子,配齐了“三委”班子成员,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牢基础。
组织制度齐全后,帮扶工作组开始施展拳脚。
在省气象局协调下,县政府和县气象局共投资46万元,首先在农牧村建设了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和气象信息显示屏。帮扶工作组还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扩建改造。
在开展驻村工作的同时,杨家富仍需照顾家中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为全心投入改造工程建设,他将老母亲接到村里,租住在农牧村东太屯的民房里。秋冬之交,工地寒冷湿滑,杨家富痛风发作难以行走,但仍坚持在工程改造一线,只为严把工程质量关。
在他的感染下,当地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一鼓作气,工程很快完成。村部办公用房面积由180平方米增加到360平方米,村级便民服务大厅面积达90平方米,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群众问询办事。
以党建活动为载体,以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为抓手,帮扶工作组规范支部“三会一课”,与村干部共同编制了《农牧村2015-2020年发展规划》,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村民的向心力,“气象服务村、党建先进村”初具规模。
帮扶工作组来自气象部门,利用气象科技兴农是大家的看家本领。经过走访调研,帮扶工作组为农牧村争取到省农业科学院 《覆盖条件下玉米抗旱减灾配套技术示范项目》,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到村现场进行指导,为村民科学种田发挥积极的示范指导作用。
学习考察山东省盐碱地日光温室种植增产项目,走访公主岭市学习土地流转工作经验,调研学习长岭县杂粮杂豆增产增收经验……利用农闲季节,帮扶工作组组织村干部和养殖合作社人员“走出去”,用外地先进的经验做法推动农牧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为科技兴农注入新活力。不到两年,农牧村“气象科技示范村”的称谓实至名归。
农牧村十年九旱,灌溉瓶颈亟待破解。打井灌溉是抗旱增收的首要手段,帮扶工作组通过与省发改委沟通协调,争取专项帮扶资金21万元,为农牧村打抗旱井10眼,新增灌溉耕地100公顷,受益32户,年增收30余万元。
除了传统手段,帮扶组还为村集体购买了6台移动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抗旱灌溉设备,破解了农田井电力配套难题。“全村通过光伏提水灌溉面积达500公顷,每公顷农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确保了干旱年景农民实现增收。”提起光伏提水灌溉效果,班子成员个个竖起大拇指,农牧村“光伏提水村”名扬苏公坨乡。
“四村”已炼成,帮扶却不止步。吉林省气象局在农牧村的帮扶工作将持续到2020年,继续利用气象科技助力脱贫攻坚,让村民更加增产增收。(二版 头条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