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在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陈梦阳 韩洁 叶前) 这边,有关中国公民赴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讨论声频繁回响在两会会场;那边,北方重工集团远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地铁施工紧锣密鼓推进。
这家企业生产的四台盾构机正在轰鸣作响,大展身手。凭着优良的质量,北方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已远销50余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了当地的大型工程建设。
2014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占到这家中国重型机械业三强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1/3。这是一个以生产袜子、打火机、玩具闻名的贸易大国迈向更高级别工业国家的缩影。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董事长耿洪臣说,这既表明了政府打造中国版工业4.0的决心,也给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大到强,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需要每个制造业企业共同努力”。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去年宣布,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世界上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注定“中国制造”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2005年,美国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奥妮曾发表一篇题为《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专栏文章,讲述了她家在一年里不购买“中国制造”的日子。文章最后,波基奥妮坦承,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尝试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日子。
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依旧遍布全球,但变化却在逐渐发生。人们发现,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少了,以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正在不断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中高端,靠低成本竞争的时代正在过去。”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41.480, -1.05, -2.47%)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几个工人。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企业生产的移动机器人不仅应用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汽车总装厂,而且走进了通用、福特等美国汽车公司在其本土的生产线。
统计表明,从过去5年的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看,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达到54%,每年都保持4%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生产线上使用数控比重达到30%,年均增长也达到4%。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在智能化方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他说:“我们要用3个10年来实现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这意味着中国有望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化强国。
从2015年开始,工信部将用3年时间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智能化管理、由此而产生的新业态、后服务等领域进行试点,为智能化制造发展开路。
比较当前盛行的“德国工业4.0”概念,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工业总体上处在从3.0向4.0发展中,“我们的工业企业可能有些还要补上2.0、3.0的课,才能向4.0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认为,中国的制造企业要学习德国企业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日本企业精益求精的作风,政府也要加强市场监管,让更多质量好、服务完善、讲究诚信的品牌占领国内市场,这样,消费者大老远跑到国外去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口碑也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