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捐3亿,中国好校友怎样炼成?
“我是一个大学迷。我儿时有一个梦想:办一所最好的中学和一所最好的大学。”新尚集团总裁唐立新游览完世界著名大学20强后,在微博上这样写道。10月中旬,唐立新宣布向母校重庆大学捐款3亿多元,这些钱将用于为师弟师妹们新建一栋信息博览大楼。该笔捐赠一出立刻刷新了国内大学一次性校友捐赠的新纪录,也使得唐立新本人首次入选《2014胡润慈善榜》,成“四川首善”。
近年来,校友豪捐的新闻层出不穷,持续升温,引发大众关注:正祥集团董事长吴富立捐资1亿为母校厦门大学修建翔安校区;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捐赠1亿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建设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捐1亿为母校西北工业大学设立“吴亚军奖励基金”;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和网易总裁丁磊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2.35亿元……
校友们的捐赠形式也颇为多样:建楼、奖学金、活动基金、师资建设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相较于素有捐赠传统的欧美高校,这一现象在中国还比较年轻。回顾过去10年,中国虽然有多所大学都曾获得一次性大笔捐赠,但几乎是“昙花一现”。
对此,教育专家指出,高校只有确立把校友作为重要办学资源的理念,真正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对校友的服务,才会开启良好的校友捐赠局面。而在大笔捐赠之外,如何扩大校友捐赠比例,通过小笔捐赠,扩大每年的捐赠总额极也为重要。
3亿豪捐成“四川首善”
重庆大学“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建校85周年文艺汇演上,该校唐立新的巨额捐赠并不是一时兴起。
据了解,唐立新在北大、浙大、川大、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大、西南交大等7所大学都设立了项目,每个大学最少有12个捐助项目。而他早前也已陆续在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的大学里设立了“唐立新奖学金”,申请该项奖学金的学生最高可获得22万元的资助。
对于这些大学,唐立新最少的捐了1000万元,最多的便是重庆大学。据悉,从2008年起,唐立新通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教育基金等方式,资助母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还资助在校学生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科研奖励等,加上这次的捐赠累计向母校捐赠达3.6亿元。
重庆大学“唐立新奖学金”的负责人刘承红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唐总平时不仅仅是为学生们提供资金帮助,更重要的是他愿意把宝贵的时间奉献出来,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真正地为学生们做出了很多指导。”
而这次,唐立新为母校新建的信息博览大楼,选址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涵盖学术交流、信息技术、博览等功能。
记者试图联系重庆大学和唐立新本人,但对方均表示不宜太过高调,婉拒了采访。唐立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捐资助教跟他的教师情结有关。事实上,从2000年第一次做慈善起,唐立新也就只关注于捐资助教,其目的在于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唐立新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及自动化系1981级毕业生。“我以前读书的学院没有自己的信息化大楼,3年前,我想给他们盖一栋楼,但老校区没有地方,今年我跟学校商量以后,决定在新校区建楼,建设费用6亿多元,我和学校达成协议各出资一半。”唐立新说,“我妈妈是教师,我觉得教师能够桃李满天下很光荣,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教师。后来选择了做企业,那么梦想自然也就变成办最好的学校。我的梦想是办一所最好的中学、办一所最好的大学。但自己办学很难,我就把想法付诸我的两个母校,一个是成都石室中学,一个就是重庆大学。”
唐立新的捐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具体到某一个学生,从大一确定后一直资助到毕业,无条件地将他们培养成才。
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胡润慈善榜》。其中,凭借着3.15亿元的捐赠,唐立新刷新了中国内地个人对高校捐赠金额的纪录,今年首次上榜便位列第五,成为“四川首善”。
对此,唐立新却不愿意多谈,也不愿意回应“首善”的话题,“我不太希望从3个亿来说起,因为这个数字太敏感。我不知道自己一共捐过多少钱,也从来没有总结过。网上的数字都是媒体总结的”。
唐立新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支持教育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加强教育才能使国家富强。他对很多他资助过的人都说,希望他们将来回报社会。
持续刷新的数字纪录
从内地地产大亨潘石屹7月和10月向哈佛、耶鲁两所大学承诺捐款共计2500万美元;港商陈乐宗9月承诺向哈佛大学捐出该校史上最大一笔校友捐款——3.5亿美元,再到唐立新为母校重庆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校友捐赠纪录在近年屡被刷新。
校友,毋庸置疑是大学最值得夸耀的杰作,而他们的捐赠更是对母校声誉的最直观评价。从2010年开始,中国校友会网已连续5年发布“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 该排名的上榜捐赠人必须为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的校友或教师。“大学校友”是指我国大学1952年(含)以后毕业或就读过的学生,且单笔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大额捐款;而“教师”是指大学现任与曾任教师,在捐赠金额上没有相关限制。
在最新出炉的“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清华大学累计收到校友捐赠高达13.23亿,居全国榜首;排名第二的北大为12.93亿;而中国人民大学位列第三,为7.07亿。
校友会网的报告还显示,从1990年开始,全国高校总共累计接受校友捐赠高达91.59亿,且有16所大学已经成功跻身“亿元俱乐部”的行列。其中,10亿以上的有2所,5亿以上有6所,2亿以上有11所。由此观之,校友的慷慨解囊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为高校的经费来源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刚庆祝完120周年校庆的武汉大学,校友累计捐赠突飞猛进,增加到5.43亿,冲进了全国五强。在热闹非凡的校庆期间,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为母校献出一份贺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也有不少人质疑,现在的校庆似乎变了味道,“捐赠会”反而成了主题。不少校友们迫于面子,让原本的自愿捐献变成了攀比。
在今年的校友捐赠排名中,知名学府复旦大学并未占据领先位置,但即将于2015年迎来的110周年校庆,不知是否会带来新的转机。
谈及该排行榜创立的意义,校友会网研究团队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社会上很多人对于大学的评价都是重科研,轻教学,这个是很大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指标主要想引导大学在教学培养上下功夫。你想一想,校友要向学校捐赠,就像我们儿子孝顺父母一样的。如果你对他不好,他没成材,他会反馈给你吗?”
尽管国内发展趋势良好,但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校友捐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校友捐赠”在国际上几乎已成为常态,哈佛大学办学经费的五分之三来自于此,而耶鲁大学也为三分之二。
如今,校友的捐赠额和捐赠率已成为了检验校长执行力的重要标准。
造富能力的体现
在校友会网每年的高校调查排行榜中,还有一个名为“大学造富率”的榜单。两榜相比,不难发现,在“大学造富榜”上靠前的高校往往也是“大学校友捐赠榜”上靠前的院校。如此看来,大学的造富能力的确和校友捐赠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亿万富豪企业家校友无疑是捐赠的主力军。
校友网报告显示,1990年以来,中国大学累计接收校友和教师的大额捐赠共1400多笔。累计捐款在1亿以上的校友有13位,5000万以上的有23人。其中,有4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上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各有2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各有1人。
“大学造富率”的榜单上,清华和北大每年轮流坐庄,两校所产出的亿万富豪校友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但有观点认为,亿万富豪的成功并非全是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功劳,他们中有人在其他高校学习、工作过,也有人有过留学的经历。
一位在排名前十的高校工作的教授听闻该榜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人都是成了亿万富翁后才来读书的。”
“大学怎能依据钱排行?”“经济上的成功难道就是教育的成功?”不少网友认为排行榜过于功利,会对民众产生误导。他们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大学的学术、科研,而不是金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指出:“由于很多职业不是追求经济利益,如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成功的标准有自己行业的准则,这些都是大学值得骄傲的校友。”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校友的成功和回报率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这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特色。面对种种观点的冲击,从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的洪成文教授表示:“高等教育不能走到‘培养赚钱机器’这样一条路上去。大学,不以富翁作为培养目标,但一定不要以为,培养出富翁来就是错误的。”
无论怎样,至少“知识创造财富”一语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财富不是唯一标准,但它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毕竟,没有学校会拒绝富豪从自己的教育体系下产生,有了“创富”才能“创福”。
纳入综合排名指标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发表的美国大学排名在世界上极具权威性和参考性。它以百分制来评定学校的先后排位,评分的项目共有7项:同行评议25分,新生留校率20分,毕业率5分,教师资源20分,学生选拔性15分,校友捐赠率5分,财政资源10分。
“校友捐赠”在其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与毕业率的比重相同。记者在查阅了其他的高校排行体系后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把校友捐赠的比例列为25%。
乍看之下,5%的比例并不算太高,但它显然影响着与钱相关的其他指标,有钱才能够提高每个学生身上的花费,才能够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吸引优秀学生,才能给教师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薪水,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大学的综合排名。
因此,美国一流大学间的竞争,实则就是产品的竞争,而不是教育硬件的竞争。他们要比的是:谁培养的毕业生日后更成功?谁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迹、奠定了他们一生的事业和生活的基础?
从2011年开始,中国校友会网也把这一指标纳入了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但最新的资料显示,校友捐赠一项所占比例仅为3.06%,低于美国高校。
对此,蔡言厚解释道:“校友捐赠这一项引入国内后,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放入综合评价指标里面,而是作为单独的一个。大概过了一年以后,我们再把它放到评价指标里面。因为它在我国的发展远远没有美国成熟和重要,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发展还不是太好。但随着校友捐赠越来越获得大众的承认,我们势必会把它的比重逐步增加。”
校友们对母校的爱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一种心理状态,难以量化。无法释怀的母校情结往往会超越功利,带有特殊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联系,使得他们的捐赠动因相对于其他社会捐赠具有可持续性、传承性和扩散性。
曾为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2亿的裘国根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就曾说过:“捐款的出发点,就是在水池里丢一颗石子,最后捐款的效应是一层一层扩散的。一个人如果有能力了,首先应该关心你最为亲近的人,我把它比喻成由近到外的‘波纹效应’。”杰出校友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如一个群体。
当大部分校友都愿意回馈之时,也就给这个学校做了最贴切的广告,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后继者。
普林斯顿的校友常对新报考的同学说,上了普林斯顿一定会终生愉快,普林斯顿校友捐赠率排名全美第一,高达61%。紧随其后的是圣母大学和哈佛大学,约占48%,而其他的大多数名校则在30%至40%之间。
然而,据资料显示,我国的排名顶尖的清华大学的校友捐赠率才刚刚超过30%,全国的大学校友捐赠率平均还达不到5%,相比美国的19.9%,差距异常之大。
归属感很重要
《中国青年报》曾对校友和母校的关系作过一个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146名参与者中大部分表示对母校印象并不深刻,有的甚至认为自己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毫无疑问,所有的校友捐赠都是自愿行为,可以算得上是“感性”的决定,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毕业后的受关怀程度则是决定毕业生与母校感情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大学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校友们的慷慨回馈。学生在校期间与院系教师、班主任、教职员工的接触越多,积极参加的教学实践越多,学生日后的捐赠意愿就会更强烈。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赵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唐立新在重大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同学们对他比较推崇,因此他对重大很有感情,毕业后创业,积累了财富,2006年他就产生了回报母校的捐赠意愿。”
“信任”也是唐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捐赠选择了一些最有影响的大学,我是充分信任高校的,在合作中我觉得这些高校有比较好的制度,能保证每一分钱花在实处。”唐立新说。
除了在校期间的生活,毕业后学校与校友的情感维持也十分必要。在耶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各宿舍、各楼房建筑与大街小巷都不能改变风格,也不能改变颜色。耶鲁的建筑两百多年不变,校方要装修一栋楼房,稍不注意,就会有校友起诉。因为对校友而言,这些地方都记录着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平日空闲时回校逛逛,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为了加强和校友们的日常联系,校友会可谓功不可没。
同济大学在2014年度的校友捐赠排行中,居上海高校之首。同济校友会的管理人员叶老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同济校友会的日常运作:“我们有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我们的人每周都会收到图文推送。里面包括学校新闻、校友动态、校友企业的新闻报道等。我们有期刊《同济人》杂志,我们都会发送给校友。”
谈及影响校友捐赠的因素,叶老师这样告诉记者:“如果他们对学校有很强的认同感、有归属感的话,他们就更愿意捐赠;如果我们校友会服务好每一位校友的话,他们会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也曾分析指出:“让众多校友事业成功后回馈母校,还要看大学对学生们好不好,因为富豪从来都不与慷慨和感恩直接挂钩。能够培养出一批财力过人的校友,并能在日后吸引他们为其母校捐赠,只有建成最关爱学生的大学,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候选人’。”
教育专家熊丙奇则认为,学校要整体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和校友的交流与沟通,帮助校友走向社会获得成功,而不仅仅是在校友“发达”之后,再和其取得联系,等待其捐款,“学校应该把校友作为重要的办学资源,在学生求学期间,提高教育回报率,增加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在校友毕业走向社会时,母校一直保持和校友的沟通,并通过校友会组织,帮助校友开展事业,让所有校友感受到,母校在认真办学,把每一分钱用到帮助所有学生成才、成功上。”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应 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