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观沦丧”论调实在荒谬
事实上,向来是中国每转型一次,外界就会又变成另外一种看法。多年来,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肯定会垮掉,因为它专制、腐败、低效。结果中国没有垮掉,批评人士又说中国的成功是空虚的物质成功。这种“价值观沦丧的中国”论调说,“官二代”被宠坏了,商人贪得无厌,官员贪污,通通表明这个社会已经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用纯粹的贪婪取代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比如2013年被媒体大加报道的调查——“中国人现在太物质”,再比如《经济学家》周刊去年8月份的封面报道,报道的标题为《中国想要什么》,配图是一条中国龙如饥似渴地盯着地球,翻开里面,提要宣称中国“现在不知道怎样获得或者才配得到(尊重)”。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推论跟以往的种种说法一样脱离实际。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经济增速放慢,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2012年,中共还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中。
光说不练假把式,但是习近平言出必行,他与美国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气候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中国经济要进行重大转型,才能摆脱对煤炭的依赖,目前煤炭发电量占该国用电量的约80%。即便转型比较顺利,也有可能令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降低,但习近平公开表示,如果必要,中国愿意作出这样的取舍。这不是一心追求物质累积的政府的做法。
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有680万。北京有159座博物馆,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居第二位,而纽约只有113座博物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有25万人从事表演行业,差不多是美国这个数字的两倍。再谈谈女性就业情况,中国工作的女性比例为74%,远远高于日本和印度。谈到无疑属于一国文化范畴的法治,中国跟别的国家比也毫不逊色。中国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但杀人率(中国的年均杀人率为每年每千人1起)比美国(4.7)低,比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25.2)就更低了。
实际上,所谓“价值观沦丧的中国”的说辞是一群别有用心的评论人士捏造出来的——这些人中有的对他们批评的这个国家只有肤浅的认识。他们认识的中国是他们想看到的那个中国,一个游客没有规矩、“官二代”坐享其成的中国。这样的负面情况在中国确实存在,但是这完全不能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也不是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那一面。
2012年一项广为报道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是世界上第二差劲的游客,但是坐在这项调查最差劲位子上的可是美国人。
至于“官二代”,他们的贪婪与2007年、2008年把世界经济带到悬崖边上的那些投资银行家、对冲基金经理们完全没法相比。在中国人大多还在竭力维持温饱的时候,诬蔑中国是“官二代”国度,实在荒谬。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外界的说辞似乎又要变了。已经有一些言之凿凿的论调,比如中国逃不过垮掉的命运,因为它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另外,中国这种自上而下做生意的方式让它的经济没有创新,沦为山寨经济和机械学习经济。“加州设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公认的模式。就在去年3月,《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没法创新?》的文章。
然而,新千年以来,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已经增长了6倍(1999年时是100万,2013年时将近700万),令人震惊。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报道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认为“高科技重心正在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
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真实反映它的东西很多。它既粗野又讲究,既富有又贫穷,既拥挤又荒凉。既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又是面临严峻挑战的国家——资源约束,环境退化,人口大规模、迅速老龄化——对此,中国领导人也心知肚明。但是,有一点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万万不能下论断的,那就是中国没有文化。中国不是这样的,以前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传播这种扭曲的形象对重要的国际关系是没有好处的。
(钱德兰·奈尔,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