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热议经济增长

22.04.2015  16:47

  4月18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第23期在京举行。围绕“中国经济‘见底了吗’”这一主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作主旨演讲,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等参加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林毅夫:用好投资机会是稳增长的关键
  
  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速节节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只有7%,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下滑时间最长的一次。7%也是25年来经济增长的最慢速度。我认为,造成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的影响,具有外部性、周期性。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出口来讲,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2014年,我国出口平均增速是17%,但去年我们对外贸易增速只有3.4%。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没有完全复苏,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出口相应减少,第一驾马车“跑慢了”。
  
  再看投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每个国家都采取了一些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国内投资。现在这些项目基本建成,如果没有新的追加项目,投资增长速度一定下滑。
  
  最后是消费。我们国内消费增长较好,过去几年保持大于7%的增长,但是在外部性和周期性影响没有消除的状况下,一般家庭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消费的增长也会放缓。
  
  展望未来,发达国家没有推行结构性改革,很可能陷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疲软,我国的出口也不可能有更高的增长。能否稳增长,更多要靠内需,靠投资与消费。
  
  从投资来讲,空间很大。首先,我国大部分产业还在中低端,可以向中高端升级,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其次,基础设施投资仍会有很高的社会回报和经济回报。最后,环保产业和城市化建设也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的一大差异——他们经济下滑时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而我们好的投资机会非常多。同时,我国民间储蓄高,又有3.8万亿元的外汇储备,政府可用的政策手段非常多。因此,能否避免经济持续下滑态势,就看我们是不是能运用好投资机会。有了好的投资机会以后,就能创造就业,拉动消费,经济就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蔡昉:改革红利值得期待
  
  今天的经济增长下滑不完全是周期性问题。周期性问题表现为两点: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周期性失业。我们现在没有通货膨胀,也不存在周期性的失业问题。
  
  为什么我们经济增长下行,却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原因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也相应下行。
  
  我国的经济活动人口到2017年会达到峰值,之后会绝对减少。这个因素会带来多方面影响:影响劳动力供给;影响人力资本供给;导致资本报酬递减;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放慢。所有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就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从总的判断来说,2012年之前,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十二五”时期是7.6%,到“十三五”时期,如果还依靠原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进步速度,可能会降到6.2%。但我对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持乐观态度。目前来看,影响劳动力供给、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以及生产力提高的有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因此,通过改革可以扩大我们的劳动力供给。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让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直到退休,以及进行提高生产率的鼓励竞争的改革。这些改革可以带来很多红利。
  
  改革红利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我们做了模拟,如果相应的改革能够到位、取得最好的成果,比如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全要素生产速度加快、生育率提高,带来的改革红利可以达到1%—2%,因此,即使经济潜在增长率降到6%多一点,但如果把改革红利带来的1-2个百分点加上去,就有可能达到7%—8%。当然,改革是一步一步推进的,不太可能一下子把改革红利全部释放出来。但是总的来说,我们有信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延缓减速、保持中高速。
  
   观点
  
  李稻葵:稳经济比稳增长的含义更广、更为重要。稳增长只关系到GDP增长速度,而稳经济要求整体发展势头基本稳定,且逐步上行:维持就业的健康态势,防止房地产过度萎缩,避免资本市场大起大落,设法保证贸易和国际收支的稳定,等等。稳经济最该做什么?除了现行的加快大型项目投资、实施适度灵活机动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外,比较急需的一点,是给各级官员,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提供正面激励,推动他们围绕着稳经济、促改革多努力。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基本经验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往一处使劲,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个基本经验不能丢。
  
  吴晓求:我国银行体系面临转型。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商业银行,配置了中国金融资源的75%。如果商业银行没有搞好,中国金融体系会受到严重影响。今天,中国商业银行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小银行会面临困难,因为其信用比较低,难以吸引储户。同时,小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不完善,也是亟须思考并改善的问题。
  
  雷鼎鸣: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投资,在当年来看很有必要。今天,应尽可能投资在一些新的方向,比如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广大西北地区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这会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错的回报。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