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致力建设完整跨国界生态廊道
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俄跨国界保护区网络研讨会”上,中俄双方达成重要共识,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鸟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中俄跨国界保护区网络,形成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跨国界保护。该网络将为中俄东北虎、东北豹栖息地的连通和种群的完整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新形成的保护区网络力求将珲春-汪清-绥阳-东宁-豹地公园作为整体进行保护。在这一网络中,中国一侧是中国东北虎和东北豹核心种群和关键栖息地分布区域;俄罗斯豹地公园是俄罗斯东北豹种群的唯一栖息区域。因此,这一网络是目前最有必要也是最需要保护的跨国界生态廊道。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型猫科动物项目高级经理石全华女士表示:“珲春-汪清-绥阳-东宁-豹地公园跨国界保护区网络,是中俄之间存在的四条生态廊道中最重要的一条。这一生态廊道的有效保护,将在保持东北虎和东北豹栖息地连通和促进种群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俄罗斯豹地公园主任塔季亚娜·巴达捷夫斯卡表示,豹地公园将在数据构建、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从而确保这一跨国界保护网络真正发挥功能。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分布在中俄交界区域的两个旗舰物种,两国政府间及保护组织都希望加强区域合作,进行联合保护。以此为初衷,2014年3月,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豹地公园签署了合作协议,中俄跨国界保护网络初步成立。
过去几年间,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东宁鸟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俄罗斯豹地公园各自利用红外相机、雪地调查、野外动物样本收集等多种方式,积累了丰富的东北虎、东北豹的数据和信息。此次跨国界保护区网络会议上,双方一致决定,对各自的东北虎和东北豹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和对比分析,分析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和扩散格局,从而为未来的跨国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汪清国家级保护区、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东宁鸟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豹地公园、WWF、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等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过去几年来,WWF与该保护区网络中的4个保护区展开了合作,在红外相机监测、联合反盗猎、有蹄类猎物恢复等方面开展有效工作。目前,这一区域已发现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恢复的迹象,并发现繁殖家族定居。(作者:丁洪美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