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伙组建个性化殡葬团队 “私人定制”人生告别式
还记得电影《非诚勿扰2》结尾那段特殊的人生告别会吗?
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在尚未离世时,“提前”向亲友告别。
告别会上,用记录其一生的照片、视频做成布展,亲人在台上吟诵他生前最爱的小诗。
看过这段影片后,很多人发现原来在人生最终告别时,并不是只有黑纱和眼泪,还可以有温馨、平和甚至“精彩”和“热烈”。
这个“桥段”不是导演天马行空的构想,事实上在杭城,这种“私人定制”殡葬正在悄然兴起。
那么,“私人定制”的殡葬到底是什么样子?它又是否能被习惯传统殡葬的人们所接纳呢?
冬至日,我们寻找到杭州钱江陵园一批“试水”这个全新行业的从业者,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问题的答案。
讲述 人生告别式上没有嚎啕大哭 更像是和即将远行的老友说声“再见”
彭海超,29岁,来自吉林,毕业于长沙一所民政学院。在殡葬这个特殊的行业里,他算是正经的“科班出身”。
不久前,彭海超和6个校友组建了一个专门打造个性化殡葬的团队。除了他,团队里全是“90后”。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刚开始,他们也不明白什么是“私人定制”的殡葬服务。
在他们印象中,葬礼就是来客三鞠躬、遗体告别、家属答礼等简单仪式。直到他们亲身参与了一起特殊的告别式。
告别式的男女主人公是一对结婚17年的夫妻,杭州人。这对夫妻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结合,一路走得非常坎坷。甚至在婚礼前,女方的父母都不同意这门婚事,但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还是坚决走到一起。
婚后十七年,丈夫在一次检查中意外查出患上肺癌,而且已经到了中晚期。
妻子为了让丈夫不放弃生活的勇气,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她连续15个月到打印店修改医院的化验单,竟然奇迹般地让丈夫延续了一年的生命。
遗憾的是,故事的结尾没能像童话一样,丈夫最终还是因病离世。
但妻子始终觉得丈夫并没有“走”,他只是暂时去了一个遥远地方。为此,妻子想要为丈夫举行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
落葬当天,彭海超在杭州钱江陵园的草坪上,搭建了一场“唯美”的布展。
主背景是一幅大海报,海报上是逝者在威尼斯海边拍下的照片。照片中,他笑得阳光、灿烂。
海报旁穿插着三个辅景:妻子送给丈夫109条领带黏贴而成的纪念墙;夫妻结婚时用过的两个贴着“囍”字的老式暖水壶;一个播放逝者生前照片、视频的投影幕布。
参加告别式的亲属,踩着洒满玫瑰的白色地毯落座,仪式上没有哀乐,播放的是逝者生前喜爱的一位歌手的音乐。
司仪主持完仪式后,“礼仪兵”护送着逝者的骨灰盒落葬,亲属在山上放飞写着祝福话语的彩色气球。
“整个仪式,没有亲属嚎啕大哭,气氛充斥着温情与平和。”彭海超说。
仪式结束后,亲属们纷纷合照留念,不像生离死别,更像是和一个即将远行的老朋友,挥挥手说声“再见”。
仪式全程经过剪辑后,被收录到一张光盘中,就像一场人生落幕的电影。
主动为老伴举行个性化葬礼 冰冷的悼词变得温情满满
陈大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杭州人。
在他71岁的时候,携手相伴50多年的老伴离他而去。陈大伯觉得,老伴在世时就爱尝试新鲜的东西,她去世后,葬礼也要办得与众不同。
他说服子女,主动要求举行个性化葬礼。按照老人的要求,在家祭礼上,承办方将逝者一生工作、生活的照片剪辑成一段视频,摆在遗像旁。
前来吊唁的亲属,看着一张张滚动的照片,不断勾起深深的哀思。
在悼文里,陈大伯认为不能仅仅简单回顾死者生平,他把和老伴生前所经历过最精彩的故事告诉祭礼司仪,在悼词里穿插这些故事,让原本冰冷的悼词显现温情。
在陵园的落葬礼上,承办方还为陈大伯准备了一个特殊环节。
当着所有亲属的面,大伯拿出自己写的一首诗《在一起》 :我爱你,感谢陪伴我走过今生,下辈子我想我们还要在一起……伴着这首小诗,司仪播放了一段老人生前最爱的一段旋律。
仪式结束后,陈大伯还主动要求定制一份“后人生档案”。这份档案集合了老人生前所有的精彩片段,像一本动态的“家谱”。
后人只要打开这本“后人生档案”,就能了解先人一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