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评论] 京津冀开启区域全面发展模式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一年多来,三地政府在协同发展中迈出的坚实步伐,为“京津冀”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开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纷纷热议这列加速行驶的“协同发展”之车。
发展是各地共同的梦想和追求,然而,时至今日,各地发展的差异仍十分明显,区域内亦如此。以京津冀为例,北京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而北京周边的发展,与北京有明显的差距。有人感慨,“大树底下不长草。北京周边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农。”北京“独善其身”,快速发展,周边落得太远,不是发展的好姿态。正因为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被寄予了莫大的期望,今年两会上,再度成为热门议题,备受关注。
实践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了全面发展模式。首先,协同发展利于共同解决面临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表示,每逢重大活动,京津冀地区均将联合进行安保工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合作的重要性。京津冀之间合作的多样性、必要性人所共知,要想促进京津冀的合作,协同发展是基础。协同发展的根基打得牢,三地的合作才更稳固。协同发展,是以合作促发展。
其次,协同发展利于三地携手解决各自的困难实现共同发展。北京迫切需要解决“城市病”,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困扰着北京,必须对城市功能进行疏解。比如,每天有70万外地人进京看病,北京的三级医院,就医患者中外地来京人员约占三分之一。今年北京市将疏解一批教育医疗项目,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周边区域辐射,这对北京有利,对周边也是有利的。不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不代表也不符合周边城市功能定位。解决北京的问题,给北京减压的同时,带动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是双赢之举。协同发展,是在共赢中发展。
第三,协同发展舍得对利益进行调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今年北京市将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疏功能、促协同,即使牺牲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这一表态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协同发展,最大的障碍还是利益,功能疏解对整体利益是有益的,但是,对局面利益往往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北京市有决心牺牲局部利益,给周边地区释放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实惠。协同发展,利益得以顺畅、合理流动。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增速不可避免地要放缓,这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也集中显现出来,不同的地区又呈现不同的特点。正视增速放缓,解决凸显的矛盾,依赖合作。正如解决北京的“城市病”仅仅依靠北京还不够一样,各地解决问题都必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跟周边联动,在区域中找定位,在协同中谋发展,实现本地的全面发展,同时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开启发展新模式。(倪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