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看两会——2020年两会记者观察
5月下旬,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从全国各地汇聚北京人民大会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了两个多月的2020年中国两会,展现出了诸多变化,比如:代表委员们戴着的口罩,压缩的会期,晚间的会议,不见面的采访,严格的会务防疫举措……
随着会议的进程,人们发现,这些改变绝不简单。
(一)变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初心
在全球疫情仍然令人忧心的形势下,举行至少有数千人参与的大型政治活动,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全国两会的组织者为此进行了精心和周密安排。
22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来自中国疫情防控主战场——湖北省一家医院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杰,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代表通道”通过网络视频方式进行。面对记者的远程提问,罗杰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多人医疗团队全力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
“我们全心全意守护每一个生命。”罗杰说。
这一幕,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向全国和全球直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电视上看到了罗杰的讲述。当天下午,在参加自己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特意讲起这件事,说对罗杰的话“印象深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在全球范围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的秘诀之一,也是中国两会推迟、又能在合适时间召开的原因所在。
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防控要求丝毫不能放松。
为了保证会议顺利举行,组织者采取了非同寻常的防疫举措。
人们被要求保持“社交距离”;开会时如果不发言要戴口罩;洗手液、消毒湿巾、测温仪随处可见;从代表委员住地到人民大会堂交通实行“闭环管理”;一些会议和采访活动改以视频连线方式进行。
“之前听说可以接受采访,没想到是这种形式。”在网络视频采访间,来自湖南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微微笑着对记者说,这样快捷、高效。
代表、委员,乃至每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都对会议采取的防疫措施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度。在经过数月艰苦鏖战之后,成功举行这次汇聚民意民智的中国两会,是这场盛会所有参与者的共同意愿。
(二)变的是日程 不变的是内涵
这次两会会期一共8天。而2013年到2019年,两会的会期最长达到18天,最短也有11天。
特殊时期的全国两会,会期压缩了,议程并没有减少。
以全国人大会议为例,今年的议程有九项,除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几个报告,还有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
由于日程紧凑,有些过去在白天举行的会议,改在晚上进行。21日,当大会新闻发言人张业遂走上发布台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21时40分了。
代表、委员们还发现,他们审议讨论的好几份报告,与往年相比变短了。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只有1万字出头,篇幅比去年减少近一半。
篇幅虽短,内容并未“缩水”。
“六保”“六稳”等成为报告关键词——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处处体现着浓厚的民生关切。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依法做好监督工作;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预安排了29个监督项目;听取审议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情况的16个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开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制定“十四五”规划等调研建言。
两高报告干货满满,披露了许多重要信息,所提惩治涉疫犯罪、高压反腐、扫黑除恶等法治重点,彰显司法力量和温度。
代表委员说,今年的报告“最大程度体现了务实和实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