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油画欲打造“重镇集团军”
东北油画欲打造“重镇集团军”
《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开班
在一次画展上,市民正在欣赏东北油画的资料照片。毕馨月 摄
跳跃的笔触、饱和的色彩、凝重的质感、主观的造型、磅礴的视觉……这些美好的词汇,用来形容被画界大家定位为“中国表现主义油画重镇”的东北表现性油画恰如其分。5日上午,随着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班,东北表现性油画发展迎来新曙光。
东北油画获“数字”垂青
2015年全国有4402个项目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成功获批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9个省份、百余名已在画界有所成就的中青年画家踊跃报名,最终35位画家被遴选为项目学员;宫立龙、王易罡、郭晓光、王建国等多位著名画家担纲主讲教师;项目采取两段式集中培训,时长达4个月……一连串的数字,印证该项目落地长春的非偶然性。
项目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郭晓光说,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以韦尔申、宫立龙、贾涤非、赵开坤、王易罡、王建国等为代表的东北画家。“此次得到国家艺术基金垂青,不仅是获得立项与资金这么简单,而是代表我们的创作生产能力和高校学科建设得到充分肯定,这得益于东北油画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同时,项目招生期间收到许多画家报名申请,这也体现了东北表现性油画的艺术魅力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影响力。”
告别散兵打造“集团军”
经过几十年的接续发展,东北成为画界认可的表现性油画重镇,而东北人也以特有的朴实、厚重捕捉着自身艺术风格的脉络,使之成为白山黑水间令人动容的艺术样式。国家此次选择东北表现性油画进行流派与学术的扶植与振兴,固然有“重镇”之缘,但在本土画家们看来,这种“承接”对于东北油画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整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苏高礼将东北油画评价为“具有民族特色和美学价值,延续了数辈油画家的学术精神,也凝聚着浓郁的东北地域气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东北画家的个性成就了画作,却也造成了东北油画的“散兵游勇”之势。这种境况使得亟待以群体文化现象示人的东北油画界,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整合东北区域油画名师资源,培养新一代高端绘画人才,进而将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的整体面貌和学术走势呈现到当代艺术谱系之中。《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得以成功立项,正是解开了如何打造“重镇集团军”的谜题。
绘画人才也需“孵化器”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生秦鲲皓是本次项目的学员,他告诉记者,相较于以往被“束之高阁”的艺术创作而言,现在的青年画家迫切需要走入“人才孵化器”。“‘高冷’不应该是艺术的气质,这也正是我更喜爱凝炼着油画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的东北表现性油画的原因,因为它是在思想碰撞下画家传达主观情感和艺术直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心表达。”
绘画人才培养如何走出象牙塔,令艺术更有温度?当日下午为学员做《关于东北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学术讲座的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著名油画家王易罡认为,东北文化底蕴深厚,情感浓重,适于做表现性艺术。做项目更重要的是把艺术之根扎到社会的土壤,艺术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问题,这将是我要与学员们分享的心得,在这具有实验性、开创性的4个月时间里,体验艺术与生活、与情感的关系。
正如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所说:“繁荣社会文艺,打造精品力作,靠谁去打造?靠人才。这个项目不仅是培养几个人,重要的是把创新理念总结出来,成为新的示范和引领。”本报记者 毕馨月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