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十一个军的由来

20.11.2015  23:28

    记者 李信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将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等一律改为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建立了11个军,在白山黑水间同日伪军进行殊死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第一军。1932年6月,磐石中心县委主持成立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1月初杨靖宇任政委。1933年9月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1934年11月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1936年2月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7月组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二军。

    第二军。1932年陆续成立了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安图等抗日游击队,1934年3月,各县游击队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1935年5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1936年3月改编成东北抗联第二军,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下辖3个师。

    第三军。1933年10月,珠河中心县委组建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1934年6月成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员赵尚志,政委李兆麟。1935年1月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暂编一个独立师,军长兼师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冯仲云。1936年8月改编成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李兆麟。1939年5月抗联第三路军成立,第三军编入第三路军。

    第四军。1932年2月,原东北军营长王德林在延吉组建吉林国民救国军,满洲省委派李延禄到救国军任总部参谋长,组建了东北抗日自卫军补充一团、二团。1933年1月,李延禄率两个补充团到兴凯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成立抗日游击总队,1933年7月改编为人民抗日革命军,1934年12月改名抗日同盟军第四军,1936年3月组建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代军长李延平。1937年9月成立抗联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第四军划归第二路军。

    第五军。1935年1月,吉东省委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3月组建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1937年10月第五军编入抗联第二路军。

    第六军。1932年10月,汤原中心县委创建中国工农红军33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后重建扩编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1935年12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代主任。1936年9月改编成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夏云杰。1939年5月,第六军编入抗联第三路军。

    第七军。1933年4月,饶河县委创建饶河农工义勇军,1934年2月改编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1935年9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团,1936年3月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四军第二师。1936年10月,以第二师组建东北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参谋长崔石泉。1937年9月,第七军编入抗联第二路军。

    第八军。1934年3月,谢文东领导依兰土龙山区农民暴动,建立民众救国军。1935年1月,谢文东与赵尚志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及李华堂的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组建了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谢文东任军事委员长,赵尚志任总指挥,李华堂为副总指挥。1936年2月,谢文东率部回依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9月民众救国军改编为抗联第八军,军长谢文东,副军长滕松柏。1938年1月,第八军编入抗联第二路军。

    第九军。1932年8月,东北军营长李华堂收编地方武装大排队和山林队,成立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汤原中心县委派共产党员到支队帮助工作。1937年1月,第二支队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政治部主任李熙山。1939年5月,第九军编入抗联第三路军。

    第十军。1931年10月,原东北军二十六旅士兵汪雅臣到五常县组织抗日武装,后加入土匪武装“保胜队”并任首领,队伍改名“双龙队”,1934年2月组建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1936年初,珠河中心县委将汪雅臣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12月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第十军后编入抗联第二路军。

    第十一军。1933年2月,桦川县驼腰子金矿工人祁致中带领6名工人打死护矿日军,成立东北山林义勇军。1935年2月,祁致中率部进入方正县,接受赵尚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领导。1936年5月,祁致中部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三军独立师。1937年11月,独立师在富锦县扩编成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1939年5月,十一军编入抗联第三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