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用户有约

14.02.2016  23:53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赵霁

2月2日,早6时30分,长春邮政分公司幸福二路发行投递部灯火通明。

您的邮包到了,什么时间方便我给您送去?”记者刚一进门,就看见投递员杨俊峰正蹲在分拣作业区一边整理包裹,一边给用户打电话,他的双手因为经常分拣邮件变得粗壮,手背因为寒风的拍打有些红肿。

电话沟通,报纸打捆,再按照段道行走路线把报纸、信件排序……节日临近,任务繁重,足足两个半小时,杨俊峰一刻不停。上午9时,杨俊峰把12个大邮袋和3个大箱子装上车。这一天,他要送5000份报纸、100多封挂号信、300多本杂志和若干包裹。

上午送报,下午送包,走嘞!”记者跟着杨俊峰开始了一天的邮递工作。

一路上,杨俊峰打开了话匣子。2001年,杨俊峰进入长春邮政南关发行投递部,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投递员。“那时年轻啊,20出头,每天骑个‘大二八’到处跑。

2002年,杨俊峰收到一封台湾来信,信封上的地址早已拆迁,门牌号也换了。按规定,这样的邮件可作退回处理。可杨俊峰没有这样处理,他找到派出所,根据收信人姓名查找户口地址,终于将信件送达。“信守约定,有信必达,这是我们每个邮政人都应该做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俊峰目光坚毅而笃定。

年复一年,杨俊峰不停地奔走在邮路上,邮件一年重过一年,自行车已经承载不了沉重的邮袋,2013年,他的‘大二八’换成了摩托车,但他尽职尽责、热情诚信的心一直没有变。

一天,长春明珠小区陈大爷订的《中国老年报》没到,但他迫切地想看到自己发表在上边的作品,杨俊峰二话不说,马上联系其他区域投递部同事帮忙复印当期报纸,并利用午休时间送到了陈大爷手中。当陈大爷得知杨俊峰因为送报纸而没吃中午饭时,深受感动。

2015年1月,杨俊峰成为特班投递员,摩托车也换成了面包车,而他的投递量更是成倍增加。最近这段时间,包裹量成倍增加,杨俊峰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可他仍坚持工作。“我投送的单位有很多重要邮件,人家等着咱呢,不能停。”杨俊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