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吉林市: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打造“四化”社区警务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以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标准化、专职化、信息化、高效化的社区警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警力整合,社区警务增实力
2012年以来,吉林市公安局采取局机关下派、专业分局内设机构整合及新警全部投入派出所等方式,共下派警力430名,目前派出所警力占所有分局总警力的55.78%。
警力下沉,警务更要前移。吉林市公安局在城区派出所和较大乡(镇)派出所建立了“两队一室”,即治安民警队、社区民警队和研判指挥室。
治安民警队每天在大街小巷巡逻,不仅出警处警、侦破刑事案件、查处治安案件,还管理行业单位。社区民警队从派出所繁杂工作中剥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和维护治安秩序等社区警务中。各派出所还设立研判指挥室,负责日常接处警调度、上报和推送信息研判结果、下达勤务指令以及协调各队之间的工作。
在整合有限警力资源、实行“两队一室”警务模式的框架下,吉林市公安局在全市建成284个标准社区警务室。
为给社区民警减负,吉林市公安局决定每300户居民配备一名社区网格员,由市财政出资,配合社区民警搜集情况、采集信息、调解纠纷、治安巡逻,并建立了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双向考核监督工作机制。
据了解,2012年以来,吉林市284个社区警务室共接受群众求助、咨询3万余次,为民办实事、好事2万余件,走访辖区群众60万余户,先期处置警情5000余起,调解纠纷8000余起。
政策激励,社区警务增活力
为确保“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高效运转,吉林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分别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定期深入基层派出所访难问需,加强对派出所工作的督导。他们选择治安状况复杂、工作压力大、基础建设差、业务工作相对滞后的派出所,重点在基础信息采集、预防和控制发案、攻坚破案、治安巡逻、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2013年4月,吉林市公安局出台《关于加强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以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文化程度高为标准,调整了派出所领导班子,确保派出所所长都有3年以上派出所工作经历,教导员、副所长都有3年以上基层所队工作经历。经过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全市149个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1369名社区民警通过公推直选方式进入社区(村委会)领导班子。
吉林市公安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出资303万元,为138名在派出所工作累计满30年和满20年的民警分别颁发金质奖章、银质奖章和3万元、2万元奖金;任命129名在同一社区连续工作满10年和满5年的民警为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政府每年为荣立二等功以上的民警在子女入学、升学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减免相关费用。近年来,基层派出所民警受表彰奖励率均达50%以上,津贴补贴每人每月1000元以上。
为保障执法办案和实战所需,吉林市公安局集中采购1000辆警用自行车发放到社区警务室,购置200辆警务用车、33个流动警务室全部配发给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
贴近民生,社区警务增效力
11月27日,记者到昌邑分局新地号派出所辽东社区警务室采访,看到几名前来办事的群众正在仔细观看警务室里陈列的楼宇防盗警报器、单户防盗锁、门窗防盗装置、车辆防盗装置等。张大妈说:“派出所考虑的都是怎样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咱百姓想到的事儿他们都积极办,咱没想到的事儿,他们不仅想到了,还帮我们做了,这些民警真好。”
多年来,无论是案件当事人还是社区民警,最挠头的事情莫过于化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吉林市公安局依托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在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建立了化解民间纠纷工作机制,专门设立了社区警务调解室,受理此类矛盾纠纷后,第一时间启动社区调解机制,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司法人员、居委会主任、单元长、楼(组)长、律师组成的社区调解委员会成员,与纠纷当事人一起以家庭会的形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随着警务管理运行模式的更加科学、高效,吉林市公安局的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辖区内入室盗窃、入室抢劫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可防性案件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