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App催生送餐骑士:上菜的不一定是服务员
5月18日晚,红旗街上还是车水马龙的时段,天上突然就砸下了雨点,雨下得挺大,人们纷纷急着往屋里躲,梁爽却骑着电动车,卯足了劲儿往雨里冲,闪避着来往的车辆与行人,还要防止车轮因着急而打滑,在他的雨披下面,车身两侧各挂着两三个大塑料袋,里面是一摞沉甸甸的饭盒,这些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上菜的不一定是服务员,骑车的不一定是送快递。”梁爽总爱这么调侃自己的工作,24岁的他是一名外卖O2O平台的全职送餐员,身披冲锋衣,脚踩电动车,每天穿梭在几十家不同的餐饮店之间。在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订餐,特别是部分外卖O2O平台自建物流团队后,像梁爽这样的“送餐骑士”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群体,迅速增加,成为了街头的日常风景。
第一步 装备
没“高科技”别上岗
在过去,说起“送餐员”,梁爽想到的就是餐饮店里的一名员工,到去年年末为止,他还在一家小饭店里打工,也是负责送外卖,小饭店对岗位没有严格界定,忙时他也是服务员,得帮忙招呼客人。
近一年来,随着外卖App的兴起,奔波在长春街上的送餐员越来越多,而在部分外卖O2O平台自建物流团队后,“送餐员”这一概念不再附庸于餐饮店里,渐渐成了独立的职业群体。今年1月,梁爽跳槽成为了某外卖O2O平台的全职送餐员,开始了全城接单的日子。
“我们接单的形式跟打车软件差不多。”梁爽介绍说,没等上岗,带队大哥就揪着他去了百脑汇,把他用了五六年的直板手机换成了安卓智能机,因为他们要下载一个送餐员专用客户端。顾客在App上下单后,平台会把订单分派出去,再由送餐员在这个客户端上接收,整个过程与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接单有些类似。
第二步 认路
比吃货更熟悉美食地图
在这种“随机配单”的形式下,梁爽不可能再为特定的一家或几家店跑腿了,长春的大街小巷中,大大小小的餐饮店林立,随处都可能传来“吃货”的呼唤。骑着公司配给的电动车,辗转不到2个月,他已经能把几个主要商圈的地图倒背如流,那些“潜伏”在写字楼、学校周边的人气美食,也逐一装进了他的脑袋。
“别说餐厅的位置,就连人气、评价,跟顾客打交道多了,也能听来不少,说不定能做个‘小梁点评网’了,不知道和大众点评谁更牛呢?”梁爽开玩笑说,可能比起点餐的“吃货”们,他们送餐员还要更熟悉长春的“美食地图”。
第三步 开跑
蹬破脚挣来6000多元
说起跑遍全城的辛苦,就得谈谈回报的问题。梁爽透露说,送餐员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和接单提成,自己每月的基本工资加补助是2300元,听起来不太多,但每接一单,还能拿到4元的提成,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血汗钱”。
每天接多少单,要看送餐员自己,跑得越快,下一单就来得越快。梁爽每周串休一天,每月按26天班算,每天接20单,能挣4000多元,每天接30单,就能挣到5000多元。而最近对他来说是“旺季”,这多亏了连日来的阴雨天气。
雨天出行困难,外卖生意特别好,梁爽有时一天能跑上50单,平均算来,他这个月每天有近40单,能挣6000多元,钱是挣爽了,脚可就遭罪了。“车蹬久了,10个脚趾尖上全磨出了水泡,回家一脱袜子,熏得我家猫一溜烟跑出老远,还冲我叫。”被爱猫嫌弃的他哭笑不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