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当时润万物——透视吉林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
好山好水好田,这样的赞美,让吉林人自豪。
然而,肥沃的黑土地上,既有现代农业的无穷魅力,也有因金融服务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而造成的“三农”发展之难。
在吉林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节骨眼上,如何打破瓶颈,让金融“血液”流动起来?
眼下,一场在中国具有“示范效应”的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大棋局”正在黑土地上铺陈开来。一系列疏通融资梗阻的创新正打破城乡藩篱,金融血脉逐渐渗透、流向“三农”,黑土地上现代农业的筋骨逐渐强壮……
围绕土地“探金”激活农村资源资本化
豆大的雨点过后,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村立时清凉很多,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田的芬芳。
“看,这一片都是我的水稻梯田。2014年至今,流转来的土地不断增加,我的土地经营规模从60公顷到现在的110公顷,2015年农场净利润达到110万元。多亏了土地可以抵押贷款,我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龙山农业专业农场主王立臣踌躇满志的神情极富感染力。
现代农业发展“钱从哪来”?关键要激活农村资产价值,这也成为我省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自2013年起,龙井市开始探索实施“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创造性地由政府出资成立公益性的“物权融资公司”,承担起农户与银行之间的平台和“担保人”角色。此后,龙井又成为我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之一。
“把土地流转给物权公司作为抵押,公司在对土地收益能力进行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发放到我们手中。贷100万元,享受政府贴息60%的政策优惠,一年的利息扣除政府贴息,不过2万多元。若民间融资光利息就20多万元。”王立臣说。
一招妙棋,满盘皆活。2013年至2015年,龙井市家庭农场数量从293家增加到392家,家庭农场平均年收入达25万元,最高达130多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龙井市“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及土地经营权贷款”新模式构建了物权公司担保、贷款风险保证金代偿、农业保险覆盖等多层次的风险控制模式,将风险隔离在一道道“防火墙”之外。目前没有产生一笔不良贷款。
能抵押的不仅是土地。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张文汇说:“吉林省拥有耕地1.05亿亩、林地1.3亿亩、草地1037万亩,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达140万台,这些农村资产每年可创造出的收益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农村金融具有扩展抵质押担保物的巨大潜力,迫切需要在全省范围内丰富现有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让这些资产流动起来,从而达到金融机构抵质押放贷的标准。”
目前,我省一直推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并拓展到林权、草场权、养殖水面和设施农业等领域,多途径探索与“两权”抵押贷款的衔接融合发展,争取为国家“两权”试点提供有益经验。
“引导吸引农户以土地资产入股,集约土地资产,并将深入研究土地股权化、资产化、证券化的措施办法,用土地资产股份合作的方式,推进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公主岭市在范家屯镇开展的“土地银行”试点,正在向着这样的目标迈进。
布局农业产业链金融 真正做活“三农”金融
“很多人不都说‘中国梦’嘛,我的‘养猪致富梦’可是实打实地实现了。”说这话时,养殖户李家富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笑容。
和单打独斗的养殖户不同,40岁的李家富一年前进入了吉林雏鹰养殖基地,由公司统一提供仔猪、饲料、技术指导,回收成品猪,就连贷款也不用费时费力了。这才养了一年猪,就挣了10万块。
老李的致富得益于“靠大树”和“好模式”:工商银行白城分行针对“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户”的现代养殖模式,为该企业40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量身打造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即雏鹰贷——这是全国工行系统内首个契合企业发展特点创新的专属产品。
俗话说,“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一定程度反映出养殖业风险大的现实,缺乏抵押物让养殖业长期面临贷款难。
“以往给农户放贷,贷前调查费时费力还不准确。现在不但有大企业的担保,还有农户缴纳的保证金和公司自有资金一起构成资金池,既能让金融机构放心贷款,又能在个别农户难以还款时对银行先行代偿。”工商银行白城分行行长王文说,截至去年末已投放贷款1.7亿元,预计到今年末将投放15亿元。工行还围绕吉林雏鹰的猪舍建设、粮食收储、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冷链运输等上下游产业链,制定了“贷款+投行+银行卡+结算+N”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吉林雏鹰解了资金之渴。
农村金融改革说到底是资金问题。围绕产业链上的核心大客户,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既让我们看到了吉林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也真实触摸到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实在在的成果。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畜牧存出栏数量呈现阶梯性提高趋势。区域内拥有吉粮、皓月、德大、华正等一批全国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众多农牧生产、加工、贸易企业,为“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订单+保单+信贷”“订单+保单+期货+信贷”“仓单+保单+信贷”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创造了有力条件。
改革再发力“试验田”里探索可复制经验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支农的造血功能逐渐显现。截至5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6020.9亿元,比年初增加740.9亿元,同比增长23.2%……
但资本的天性是逐利,而农业生产则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的特点。突破深层次的壁垒,确非一日之功。
在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进程中,省金融办、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等9个部门共同发力,通过“强供给,创产品,促普惠,控风险,建生态”五大方面,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分阶段、分梯度推进改革试验,探索形成一条操作性强、复制性广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边探索,边完善,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改革,在省内各地展开。
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加快。上半年,农安农商行、江源农商行顺利挂牌。截至5月末,全省成功组建农商行30家。“一个小卖店、一名信息员、一部电话、一台POS机”标准化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正在全省推广。
“在完善涉农金融组织体系上,除继续鼓励现有金融机构下沉业务,我们将鼓励民营资本更多参与进来,比如设立民营银行、涉农租赁公司、涉农金融仓储公司等。同时,还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尝试农村互助金融,比如在农民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试点,探索设立农村互助担保基金,甚至是涉农的相互保险。”吉林省金融办主任胡斌表示。
在金融新业态上,由蛟河农商行打造的本土电商——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今年3月正式上线,平台除提供生活、生产服务外,还推出金融服务,开展存贷款预约、贵金属、理财、保险等中间业务以及线上投融资业务。同时,针对资金不足的农户,为其授信贷款,解决其资金需求。
吉林保监局也将鼓励农业保险机构开发满足农业生产者特别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风险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的保险产品,推进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我们将着重推动涉农中小金融机构在新三板挂牌,鼓励涉农类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同时,拓宽涉农类企业的债券融资渠道,引导各类资本流入优质农业项目。推动现有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为涉农企业提供股权托管、挂牌、转让以及信息展示服务。”吉林证监局副局长赵东方说。
……
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创新的示范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和金融运行的安全区,是我省农村金改目标。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吉林农村这片金融沃土必然开出繁花、结下硕果,更多的地方将从“吉林试验”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