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夏利两年亏近20亿 押宝骏派保壳战打响
去年主力产品销量均同比下滑,公司管理层“换血”,押宝新产品扭亏
上周初,一汽集团董事长被带走调查的新闻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旗下的上市公司也备受外界关注。
一汽夏利(7.32, -0.19, -2.53%)便是其中之一。这家曾经红极一时的国产轿车公司,目前正陷入业绩巨亏的泥潭。继2013年公司全年亏损4.8亿元之后,此前公布的2014年年度预报中,该公司预亏超过了15亿元。一旦成行,公司将被“ST”。
连续的亏损,一汽夏利打响了“保壳战”。从去年初公司管理层“换血”,到下半年推出新款产品骏派,力图主打多品牌战略,向中高端SUV市场转型升级,再到大范围精简经销商等等;一汽夏利一直动作不断,其目标就是要在2015年扭亏为盈,并保住品牌和上市公司的资质。
只是这种多品牌战略,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资本去重新培育受众和市场,已经被认为是多家国产品牌走过的“错路”,这一回夏利能否成功还有待考验。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北京报道
2014年预亏超15亿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汽夏利就要披露2014年的年报信息,对这家老牌国产轿车公司来说,这或许会是一个尴尬时刻。
在此前公布的2014年业绩预报中,一汽夏利宣布预亏15.5亿至17.5亿元,而在之前的2013年,一汽夏利全年巨亏4.8亿元。这意味着,一旦亏损变成事实,一汽夏利将难逃被“ST”的命运。
从过往数年的财报信息看,一汽夏利陷入巨亏泥潭并非“一日之寒”,在2010年之后,公司业绩便呈现急速下滑的态势。
这样的态势在2014年未能扭转,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已达6.94亿元。
“2014年上半年低端轿车市场需求放缓,负增长近30%导致公司业绩进一步承压所致。”去年8月,一汽夏利董秘孟军奎曾对新京报记者这样表示。
在最新的业绩预报中,对于预亏超15亿元,公司解释称,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部分城市限购、经济型轿车市场份额持续快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公司产品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未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
此外,公司还表示,在过去一年里,夏利目前的主力产品N3、N5轿车,以及威志V5轿车销量均同比下降,2013年推出的夏利N7产品也未达销售目标。
在业内看来,自去年年中之后,夏利公司就已经处于历史最困难的时期,如今在业绩巨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如何保壳是公司面临的当务之急。
并入一汽成“拐点”
自1986年第一款红色两厢车型问世,至今夏利品牌已经存在了快20年的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夏利曾红极一时。公开数据显示,夏利公司当时每年汽车产销规模在15万到20万台,并连续18年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经济型轿车,超过桑塔纳、富康,是当时国产轿车品牌的龙头老大。
2002年,在当时国家推动汽车业兼并重组的大势下,天汽集团将其持有的夏利公司50%股份转让给一汽集团,夏利归入一汽门下,天津一汽夏利也由此得名。
在预期中,一汽并购夏利是一场双赢的游戏。一来,一汽可以将夏利作为低端汽车生产基地,完善和延伸集团的产业链条,为其上市计划“添砖加瓦”;而夏利,则可以借助一汽在渠道政策上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扩大市场份额。
但这场原本前景颇好的并购,却是夏利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过去这十几年,夏利给人的印象就是,产品更新较慢,品牌逐步边缘化,销量步步下滑。”北京某汽车销售公司的一位经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在2002年之后,吉利、比亚迪(52.80, -1.08, -2.00%)、奇瑞等民营品牌纷纷进入低端汽车市场与夏利抢食。但夏利在10年时间里,除两款新车外几乎原地踏步,与市场发展脱轨。
汽车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在夏利并入一汽集团之后,因为大股东的盘子和规模太大,集团的包袱太重,对夏利无暇顾及,并购后并未被列为重点研发和核心发展的品牌。“当时一汽集团更加倾向于对丰田、大众、奥迪等盈利状况空间和市场发展较好的合资品牌投入,单品盈利面差市场前景弱的低端品牌夏利则备受冷落。”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夏利公司内部人士的认同。
“公司业务下滑,产品更新不力,最主要还是并购到一汽集团之后受到限制。当时一汽集团内部在中、高端品牌上较为齐全,出于集团战略发展的考虑,夏利只能继续发展低端品牌,难以转型升级。”一汽夏利一位高层对新京报记者说。
得不到大股东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公司所处的低端轿车行业需求下滑,产品更新不力外加竞争加剧,夏利品牌影响力日趋衰弱,销量也节节败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