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人的创业史 “可泣的壮丽篇章”
原标题:“长子”一汽人 计划经济时代造就的一个个“一汽家族”,先后经历了建厂、改革、合资的一汽“创业史”
毛泽东为一汽的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成为许多一汽人的自豪。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摄
3月19日,长春,阳光依然普照,但气温骤降,街头正在融化的残雪又被结结实实地冻住了。
一大早,高秋岗就裹着衣服出门了,他要去见一汽大众公司的一个管理人员,去问大儿子工作的事儿。一个月前,在哈尔滨学汽车制造的大儿子,应聘一汽大众失败,高秋岗就开始找关系,希望能将他送到一汽大众,将儿子工作的事托付给一汽大众的一名管理人员。
四天前,中纪委发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高秋岗感觉事情有变,立即给那位管理人员打电话。第一个电话没人接,第二个电话打过去就关机了,之后再也联系不上,他打听到这位管理人员住址,准备登门拜访。
“告诉那个人,孩子是长子,毛主席在的时候,要安排工作的。”出门的时候,高秋岗的父亲站在背后,远远地吆喝了一句话。
高秋岗的父亲所说的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一汽早已经随着时代改变,一汽人也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被时代推着前行。
一汽诞生
“厂内女不嫁厂外郎”
高秋岗住在一汽二厂区家属院,这是一片苏式建筑,每一栋房子都一样,半米厚的墙壁,窄小的窗户。
住在这里的很多人,有着相似的身份:“长子”的长子。曾经,在长春市民看来,这是一种难得的荣誉。
高秋岗的父亲1954年加入一汽,对于一汽初创时期的荣誉,高秋岗没有亲身经历,但却能感受到。高秋岗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炫耀“我爸见过毛主席,我爸见过朱总司令,我爸见过周总理”。
高秋岗的父亲没有见过国家领导人。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视察一汽,当时,高秋岗的父亲被留在车间里开会,会议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已经走了。
“后来才知道,领导故意不让工人见到毛主席,才以开会的名义把我们留在车间的。”高秋岗的父亲觉得对不起儿子,他安慰高秋岗,“我见过西哈努克。”
1972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来一汽参观,高秋岗的父亲记得,“西哈努克从外面走进来,见人就会双手合十。”他把这理解为作揖。“西哈努克给我爸作过揖”成为高秋岗给同学炫耀的资本。
而最让高秋岗有切身体会的是各种优厚的待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春市区很多居民还在烧煤气的时候,一汽的标准宿舍已经有了暖气和热水。
当时,在长春流传一个说法,“厂内女不嫁厂外郎。”而长春厂外的女孩则非常渴望嫁到一个汽车厂的家庭,特别是嫁给汽车厂长子,以后就抱了金饭碗。按照改革开放前的思维,作为长子的高秋岗本应接父亲的班,成为正式的一汽人。
改革开放初期
“以后,不能接班了”
高秋岗的梦想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破裂。
1979年,大量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长春青年回城,为了安置回城青年,同年10月,一汽组建了以安置为目的的综合服务公司,被一汽人称为大集体,这也就是一汽四环企业总公司的前身,后来整合为一汽富维。
综合服务公司相继成立了17支劳务队,36个知青厂。高秋岗高中毕业以后,被安置在四平的一个知青厂当工人。一汽一位退休干部告诉新京报记者,1986年,被安置在综合服务公司的城市青年超过4万名,其中不乏高秋岗一样的一汽“长子”。
高秋岗深信,他们是一汽的后备军,以后肯定有转正的机会。在知青厂,这些长子普遍傲慢,高秋岗记得,知青厂明显地“分派”,一汽子女很少与其他工人交往。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受进口汽车涌入、国内银根紧缩、二汽东风竞争等因素影响,老解放汽车的销量锐减,库存积压。一直跑一汽线口的长春日报退休记者苑德莉告诉新京报记者,“汽车厂所在的孟家屯,上万辆老解放汽车摆在广场上。”
受市场逼迫,一汽开始改型换代。一汽建立三十年,产品线已经老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需要进行产品更新换代。
1982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一汽开始推行以“承包”为特点的经济责任制,打破“大锅饭”体制。
当时,高秋岗和父亲都不懂改型换代这个词具体是什么意思,当时有传言,“以后,不能接班了。”
回到宿舍,他把总厂的事情告诉了同事,高秋岗记得,那晚,大家都沉默了。
“换型改造”成功
1986年10月,新解放CA141出厂,一汽换型改造成功。当年,高秋岗通过考试,转为合同工,同他一样变成合同工的年轻人有1.39万人。
高秋岗隐约觉得,自己距离“编制”越来越远。但是,收入却提高了很多。一汽换型改造完成以后,1987年,一汽实现利润3.3亿元。
高秋岗的综合服务公司经过整合,成为一汽配套零部件企业。一汽汽车需求旺盛,高秋岗所在的四环公司效益随之提升,当时,他的工资超过40元,比市区一个普通教师工资高出三分之一。
但高秋岗一直逃避自己是四环公司合同工的现实,在外面,他只说自己是一汽人,因为人们听到四环,就知道不是正式员工。
1986年年底,媒人给高秋岗介绍了一个长春市对象,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女方的父母问,“你在汽车厂哪个车间上班?”高秋岗听了,满脸发烫,结结巴巴地说:“汽车厂的待遇都一样,车间无所谓。”后来,女方打听到高秋岗不是总厂职工,就婉拒了亲事。
经历这次遭遇,高秋岗对自己的身份更加重视,但因为对一汽名誉的固守,让他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1991年2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成立两个月以后,父亲的一个朋友劝说高秋岗去大众工作。高秋岗的父亲没有征求高秋岗的意见就拒绝了。回家之后,父亲在饭桌上埋怨这位朋友,“咱们正儿八经的一汽人,去合资企业有啥前途。”
就在高秋岗拒绝一汽大众工作机会两年以后,自己所在的四环公司开始大的变动,三年以后,高秋岗失业了。
合资企业发展迅猛
自主品牌业务下滑
高秋岗下岗以后,便不再关心一汽,甚至有意排斥一汽的一切信息。
高秋岗居住的家属楼里,往日的邻居也越来越少。
1999年,时任董事长竺延风对一汽内部重组,把那些产能低下的生产厂卖掉或者关掉,放弃了一汽过去纵向整合的策略,清理效率低下的零配件厂。报酬更多地和业绩挂钩,高级技工的收入可以是装配工人的15倍。
“有人当了官,到外面去买了更好的房子,有人下岗了,到外地打工了。”一位退休老干部告诉新京报记者。
2015年,在哈尔滨读汽车专业的大儿子马上毕业,父亲希望高秋岗回来找关系,把儿子安排到工资最高的一汽大众。
高秋岗离开一汽近十年,在一汽60周年之际,一汽已经形成了全资公司、合资公司、上市公司各种体制的企业集团,而二次创业改造换型以后,一汽逐渐完成了卡车、轿车等产品全覆盖。
在一汽大众强劲增长的情况下,2014年,在集团排名中,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业务一路下滑,从之前的稳居第二名到如今下滑到第五名。
一汽人的创业史
“可泣的壮丽篇章”
高秋岗一家,是成千上万个“一汽人”家庭的缩影,他们见证了时代的前进,也被时代推着前行。
1951年3月19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51)密计建字127号文件指示:“批准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孟家屯车站铁路西侧地区兴建”。原因是长春地区是东北的中心,中长铁路贯穿南北,有公路、电力、上下水等基础设施,矿产木材资源丰富。
1953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山,第一汽车制造厂落户长春,毛泽东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这幅题词,被铭刻下来,保留在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门口。
“这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儿子。”很多一汽人都给了这幅题词这样的解读,“共和国长子”的名号也被冠在了一汽的头上。
“一汽是长春的摇钱树,长春的经济没有一汽,不可想象。”长春一位媒体人说。
一汽创办50周年之际,2003年,一汽工业产值占长春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8%,2013年,一汽全年完成工业产值4179.5亿元,长春市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213.4亿元,占比近半。
截至2014年,第一汽车拥有全资子公司27家,控股子公司20家,直接拉动长春30万人就业。至今,一汽累计产销各类汽车2400余万辆、实现利税5000多亿元。
一汽集团官方这样总结创业史:
第一次创业,一汽人发扬艰苦创业、刻苦学习的精神,在荒原上创造了三年建厂并投产的奇迹,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第二次创业,一汽人弘扬愚公移山、务求必胜的精神,在不停产不减产的前提下闯出一条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的新路,甩掉了“解放”卡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
第三次创业,一汽人传承“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成功实现上轻型车、上轿车,形成中、重、轻、轿、客、微产品系列格局,开辟了企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此前,一汽集团还曾经提出第四次创业的目标。
在帮儿子找工作的过程中,高秋岗还记得父亲给他看过一份2013年的旧报纸。报纸上其中一行标红了,“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表示:一汽集团第四次创业,以做强做优自主汽车事业为标志。”
一汽的创业史,见证了新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变迁,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一个个“一汽家族”,像高秋岗一家那样,被时代推着前行。
或许,可以用一汽集团官网上的一句话,总结一汽人与一汽的关系:“伴随着新中国前进发展的脚步,几代一汽人走过了史诗般的创业拼搏历程,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新京报记者 安钟汝 长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