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学校老师千里家访 给贫困学生送年货
从长春市出发经过榆树市保寿镇,前往扶余肖家乡,再返回长春,行程约400公里。从长春市出发,经过九台区龙嘉镇、其塔木镇,到吉林市船营区沙河子乡,再从沙河子乡出发到桦甸市常山镇,随后再返回长春市,路程接近600公里。这是2月1日、2月2日吉林省理工高级技工学校6位学校负责人和老师家访的路线。
吉林省理工高级技工学校是由由吉林省人社厅主办的,由吉林省泰达技校升级的一所技工高级学校。该校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吉林省的农村,贫困学生比例非常高。虽然是寒假,但学校的老师仍然牵挂着那些贫困的学生。学校校长柳保全介绍,在春节到来之前,学校启动了教师帮扶基金,组织了由学校负责人带队的家访小分队,拜访了十位贫困学生家庭,给孩子们买了过年的新衣服、米面油,同时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战胜贫困。
两天的家访结束了,孩子们贫困程度让教师们非常震惊,老师们的触动很大。
“我上技校就是为了早赚钱!”
17岁姑娘的闺房是什么样?肯定充满童话气息,整洁,摆满各种可爱的小玩具。可走进贫困学生小李的房间,一铺小炕,脏兮兮的被褥,脚底下踩着用被子蒙的一篮子土豆,屋子里的温度和外面没啥区别,放在角落的酸菜缸里还有冰碴。体重只有40公斤的小李用怯怯的眼睛看着来访的老师。这是记者随着家访小分队走进吉林市船营区沙河子乡春光村小李的家看到的场景,这也完全颠覆了记者对闺房这两字的认识。
“这孩子命苦呀,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这一老一小全靠我了。”小李的姥姥今年64岁,是吉林市一位拾荒人,每天出门都要把患病的女儿锁在房间里,骑三轮车走街串巷的捡破烂还钱,除了留下很少的生活费,给女儿买药的钱之外,剩下的钱都汇给外孙女当生活费了。
从小李姥姥口中,记者了解到了小李家的情况。小李的父亲和母亲离婚后就失去了联系,小李在初中时学习挺好,本可以考高中再考大学。不想,她的母亲一犯病就打小李。初中毕业之后,小李的姥姥决定,不让小李考高中了,直接上技校,离家远远的,别让她母亲伤着孩子。
“我现在就一个想法,就想在学校好好学,将来毕业了好养家。”小李告诉记者。当老师王赫把崭新的羽绒服给小李穿上时,小李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和80岁姥爷寄居在舅舅家
“还记着给小高打电话的时候,小高就和我说,董书记,我没有家了,你还到我家看啥呀?”2月2日家访小分队再次出发,首站是九台区龙嘉镇翻身村的小高家,在车上董安顺就和记者讲述了小高的事。
到了村口,小高站在村口迎接老师,瘦弱的身体在寒风中直打哆嗦。老师们搬着慰问品,跟着小高走,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站在院门口。“我今年80岁了,今天听说老师要来看孩子,我们爷俩等了一早上。”
小高也是父母离异,父母都在外地,他和姥爷住在舅舅家。房子里陈设非常简单,一台老式电视机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我这辈子命苦呀,伺候完姑娘儿子还伺候外孙,80岁了也不得消停。”小高的姥爷不住地说。“爷爷,等我毕业了,我就找工作,当技术工人,赚钱孝敬您。”小高的话让老师们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正商量过年买不买新衣 老师送来了
榆树市保寿镇红旗村前钓鱼3组,是该校贫困学生小滕的家。小滕出生于2002年11月15日,今年15岁,在小滕10个月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不知所踪,父亲在南方已经成家了。由奶奶一手带大,爷爷在他3岁的时候去世了,家里只有5亩地,所有花销都靠奶奶一个人种地打工来维持。
小滕的生活费除了奶奶给的,还有他一个大伯给一部分。小滕的奶奶说,让小滕记账,大伯给的每一分钱,小滕都记在小本子上。小滕和来访的学校书记董安顺说:“等我毕业了,我挣钱了,一分不差地还给奶奶和大伯。”
家访小分队来的时候,小滕正在和奶奶商量过年买新衣服的事,小滕的奶奶很犯愁:“孩子已经两年没买一件新衣服了,可家里没钱呀。”老师带来的礼物中有一件崭新的羽绒服,小滕高兴地穿在身上,小滕的奶奶不住地和老师们说:“这一下又能省好几百元了。”
为了迎接老师 他被罚了100元工资
小王今年17岁,家在榆树市新立镇苇沟村四组。在小王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和爸爸奶奶生活在一起,今年父亲又得了脑血栓,劳动能力丧失。懂事的小王放寒假之后没有回家,在长春站一个小吃部打工,准备把2018年上学期的学杂费赚出来。学校确定要到小王家去家访之后,给小王拨打了电话。小王也没有把自己打工的事儿和老师说,1月31日请假回到了家。
见到校长和老师来了,还拿来羽绒服和米面油,小王非常不好意思,他说:“过年了,都是学生去探望老师,怎们能让老师来看我呢。”
闲聊中,小王和老师们说出了实情,这次请假,小吃部的老板要扣他100元工资。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学校领导都感到非常歉意。随后决定让小王坐学校的车回长春。
“让技术改变孩子命运是我们的责任”
在校长柳宝全和书记董安顺的带领下,家访小分队2月1日2日,行程一千多公里,来到了扶余市、榆树市、长春市九台区、吉林市船营区、桦甸市常山镇,对该校十位贫困孩子进行了家访,一路极其艰苦,有的贫困学生家非常偏远,有的地方连正常公路都没有。董安顺说:“这一路上最难走的路是扶余市肖家乡的一段路,面包车被困住了,车上的所有老师都下来推车,在推车的瞬间,我突然想,这个贫困孩子到长春上学怎么走的路呢?”
“十个贫困孩子,有7个孩子是父母离异,只有3个有完整的家庭,但也都是父母残疾或者是疾病缠身。在学校的基础调查中,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贫困孩子,学校免除学费和伙食费。全校700多名在校学生中,免除学费和伙食费的学生达到1/5。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在技校学习当技术工人的途径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董安顺告诉记者。
本次家访小分队有两位年轻的老师,一位是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的仲飞韫,一位是来自辽源市的王赫,两位老师全程参与了家访,严寒中,仲老师的脚还被冻伤了。孩子们生活困难的状况,深深刺痛了他们。
“让技术改变孩子的命运是我们技校老师的责任。”这是两位老师参加本次家访活动最大的感悟。
(记者 刘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