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大县的“新能源样板”
从过去忙忙活活烟熏火燎,到现在省时省力不冒烟,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让农安县杨树林乡农民感到“做饭也是一种享受”。
“过去,我们这家家做饭都得烧秸秆。自从吉林固得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后,这一切都改变了!”杨树林乡干部介绍,固得为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质颗粒燃料设备与生物质炉具研发制造、生物质颗粒生产的企业,普通秸秆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可做燃料的生物质颗粒。目前,杨树林乡有2000多户农民用上了生物质颗粒。
在农安县,新能源的使用不仅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也成为推动农安县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推手”。
动力来自哪里?
农安县每年的秸秆产量达400万吨。
这样庞大的产量,一度成为农安县的沉重包袱。除了一小部分被农民当成燃料外,大部分被随意抛弃,田间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农安县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依托资源优势,做好秸秆能源综合利用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为绿色能源县建设打造新样板,也能破解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用能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环境改善、村容巨变。”农安县以发展的眼光和不俗的魄力,锁定了发展秸秆能源综合利用产业。
农安县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照燃烧值计算,如果将全县秸秆全部加工成秸秆颗粒,等量于200万吨标煤,就相当于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中型煤田,不但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而且能够成为可再生能源输出大县,每年秸秆资源产值可达14亿元。
政府作为成就“黄金产业”
据了解,秸秆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入大、成本高、回报率低。一个年产5万吨的大型秸秆成型企业,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回收投入要八九年时间以上。
为推动产业发展,农安县采取“控源头、搭平台、通出口”的有力举措,将秸秆综合利用这块蛋糕做大。
在项目建设用地上,比照牧业小区政策,按农业用地管理。采取“村协议承包、乡镇监督使用、能源主管规模审批、土地主管备案”方法,保证土地供应。
比照农产品加工政策,项目用电执行农产品加工电价。同时,结合节能减排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洗浴业户进行生物质锅炉改造,逐步开展生物质集中供暖试点。公安、交通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秸秆运输车辆给予最大关照,开设绿色通道。
到2018年底,农安县将在16个乡镇都建设一个5万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厂,全县形成年产80万吨颗粒燃料生产规模,300个粉碎专业户组成的农村秸秆收集粉碎系统和生物质颗粒燃料配送服务网络,推广秸秆颗粒燃料炉具12万台(套),利用农村剩余秸秆80万吨,占农村秸秆量22.9%,节约标煤40万吨。
新能源产业“满园春色”
对于农安县的新能源产业来说,秸秆能源综合利用并非一枝独秀,农安县能源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是“满园春色”。
投资15亿元的新大石油炼化项目2009年投产,年加工原油70万吨。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和中石化东北油气公司每年投资10亿元以上,在全县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已打油气井87眼,年开采天然气3亿立方米。投资7亿元的华能热电厂于2009年12月投产,年发电26.5亿度。投资3.8亿元的华能生物热电厂于2011年12月并网发电,年消耗秸秆30万吨,年发电2.7亿度。投资10亿元的国电龙源风电10万千瓦风电厂已建成,已于2014年12月实现并网……预计到2020年,农安县能源产业总产值可达300亿元,税收将突破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