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交通枢纽 激活一座城市

25.12.2017  07:24

  冬至已过,将赴广州出差的市民高先生依然穿着薄棉衣就出了家门,步行两分钟进入地铁站,驶向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在这个通达的地下空间,实现了地铁、高铁的“零换乘”,直至登机再未长时间接触室外冷空气。“高效、便捷、舒适”,这是高先生对该换乘中心的评价。

  一个交通枢纽,可以激活一座城市。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将长春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打造长春站、长春西站、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大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它们是我市乃至全省对外交通联络的重要枢纽,其建设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增强群众出行获得感、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和对外开放度,具有重要意义。

   运营现状:3分钟内“零换乘”让城市四通八达

  城市交通网包含多种交通方式,出行是否便捷顺畅,与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程度息息相关,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由枢纽北广场、枢纽南广场、长春站站场及配套服务中心组成。面积8.4万平方米的枢纽北广场,已成为地铁、轻轨、高铁、公交、出租车等九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地点,每种交通工具均能实现3分钟内换乘;同时,实现与长春站B1、B2出口,地面换乘出口,长春站南北地下通道及东西两侧出租车候车通道等四大功能区域接驳。

   数据见证:客流五年翻番,诠释发展脉动

  据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管理单位——长春城开集团综合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统计,该换乘中心枢纽北广场自2012年9月运行以来,五年间日均途经旅客由5万人次增至10万人次,高峰时期可达12万至15万人次;五年来已累计安全输送旅客逾1亿人次。

  管理公司调度中心负责人张占峰说,客流增多的同时,客群也呈现出“四多”新趋势:到达及始发旅客多,旅游团、学生、国际交流团体增多,这也说明长春对内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现在即使小长假,在此等候换乘轻轨的乘客也会排起长龙。”张占峰说,铁路新线路不断开通、高铁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加速了长春人“走出去”的步伐。

   创新服务:打造幸福城市的文明窗口

  开放的长春,需要树立文明城市窗口形象。如何做到“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安全监管及服务水平是关键。

  中午时分,走进长春站北广场换乘中心指挥大厅,只见指挥人员全员在岗,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各种喊话,协调处理“大事小情”。

  设置单人通行围栏,扶梯专员管理有效保障了南北通道的南出入口主扶梯安全“零事故”;每日11时至23时,分7~8次派专人疏散瞬时集中到站的大批乘客;对残疾人等特殊旅客提供进站帮扶,让乘客无忧出行。

  实行网格化管理,60余名保洁员轮值分工,人均清洁墙面、地面逾1000平方米,“相当于每人每天打扫了10个130平方米的大户型。”保洁班班长王芬说。

  “我们集中在‘夜间特护期’检修电梯,因为凌晨2点至5点是客流低峰,对乘客的影响最低。”维修工程师唐家辉说。

  200余封感谢信、380面锦旗、4000余件好人好事温暖着这座城市。

   对标高位:努力跻身中国一级综合客运枢纽

  新年、寒假、春运即将来临,又是一次服务“大考”,亦是一次服务升级。

  长春城开集团综合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动对标高位,考察学习国内先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先进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对照交通部已实施的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暨综合客运枢纽分类等级,对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换乘服务、导向指引、信息服务、安全和应急保障等要求进行逐项梳理,“我们95%以上均已达标”,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忠宽说,这增强了他们跻身中国一级综合客运枢纽的信心,更将以实际行动为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