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乡的“知”与“行”

21.06.2016  15:36

      学以知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知以行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关键;知行合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精髓。如今,这些都在公主岭市龙山满族乡得到了生动地演绎。

      龙山乡党委书记赵成峰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就是担当意识、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眼下的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绝好的考验和检测。

      龙山乡有2个贫困村,有国家级贫困户129户、贫困人口292人,脱贫任务艰巨。“扶贫,不是给点钱、送点东西这么简单,要将过去‘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赵成峰说。

      龙山乡党委、政府从“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四业”:旅游业(以玫瑰园、采摘园为主);养殖业(以黑山猪养殖、獭兔养殖为主);特色种植业(以搭建30栋温室大棚为主);西洋参业(试种)。

      龙山乡的“小算盘”是,这几个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就不用东奔西走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赚钱既方便又实惠。“真心实意为贫困户着想,办法就有了。”赵成峰表示。

      龙山乡的玫瑰园分为A、B两个区,共约150公顷,A区主要以旅游观光为主;B区主要以间种套种作物居多,套种品种有青仁黑豆、山野菜、草莓等。前来欣赏玫瑰花海的游客,同时也能享受到采摘的乐趣。龙山乡扶贫办主任张彪说:“我们还打算在玫瑰园里建蜂箱,生产玫瑰蜜,并延伸玫瑰种植的产业链,用玫瑰制做玫瑰精油、玫瑰饼等,这个项目前景非常好。贫困户要是到玫瑰园打工,一天可以赚100元。明年,贫困户还可以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公顷地保底价在8000元左右,不仅收入有保障,每年还能拿分红。

      龙山乡成立了玫瑰种植合作社、养牛合作社、林下鸡养殖合作社、木耳栽培合作社等多种合作社,让贫困户集约种植、养殖,享受“团购”待遇。

      身处“中国玉米之乡”,龙山乡的玉米产量不低,但近年来玉米价格持续走低,成了“过剩产能”。如何让玉米为脱贫出力?龙山乡在贫困村土门岭村建起酿酒加工厂,利用酒糟发展养殖业,再用牲畜粪便做退耕还林的肥料,使之成为一个扶贫循环经济链。

      土门岭村党支部书记、会计等5名党员自筹10万元,建起了18个酿酒炉灶。村委会主任刘根发说:“按照每斤玉米0.8元计算,酿成酒后身价能翻两倍以上。效益好的话我们会在6个屯都建一个酒坊,用人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一天能赚120元。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龙山乡帮忙选择前景好、潜力足的公司或合作社,将给予贫困户的扶贫资金作为入股资金,使贫困户每年拿分红,收入“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