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市推行“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09.02.2015  22:40

    “为什么文中‘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句话,也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呢?”“因为盐类在海水中的成分是变化的,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准确的……

    近日,记者走进龙井中学八年二班的汉语文课堂,看到学生们根据课文《死海不死》编演的情景剧,老师从“主讲”变成了“配角”。这种由学生主导学习、老师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被称作“高效课堂”。

    自2014年初,龙井市启动“高效课堂”改革,以市区3所中学为试点校,由点带面、同步开展。

    “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随堂笔记……”这些在《导学案》中出现的一项项学习指导计划,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都用红笔认真地圈出,将不懂的问题做了笔记。为了保证《导学案》高质量,龙井市成立了全市“学科中心备课组”,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科研网络,各中小学老师分科写教案,通过网络分享交流教案经验,使农村的老师也能享受到和城市老师一样的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了解第二天课堂的进程和所学重点,在上课时带着问题加入小组讨论中,最后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多媒体、情景剧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现在的课堂可以说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龙井中学八年级汉语语文老师聂欣欣介绍说:“高效课堂对老师备课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要吃透教材,同时,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难易结合。我们先后去襄阳、安徽、成都等地学习经验,经过一年的磨合,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也给了我们在课堂设计和课堂操作上很多的灵感。

    据了解,学生数量不多,每个班级平均35名学生,小而精的互动式新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位学生“不能偷懒”地参与进学习中来,而同学的督促有时比老师的说教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玲英在上个月的期末考试中从班级第四跃升至班级第一,她认为在“高效课堂”里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学习反而促进了她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学习过程中听每个人的意见,这样我们就会知道更多。

    “高效课堂”经过一年的理念输入、体验式培训、基地研修和专家引领等探索实践,龙井中学课堂教学结构不断优化,部分学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龙井五中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模式、龙井四中的“师师、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等。   记者 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