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旅游大产业共谋旅游大发展
10月28日,长春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十二五”旅游工作,谋划“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推动长春旅游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牢牢把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条工作主线,加快把旅游业培育为长春又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将长春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核心城市、东北地区旅游枢纽城市、东北亚区域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翻开长春旅游业发展史册,一组鲜活的数字豁然跃入眼帘:预计“十二五”期间,长春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540亿元,累计接待游客2.14亿人次,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96.27%和118.32%。全市旅游业呈现繁荣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中国避暑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实践证明,长春把发展旅游产业与全市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把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产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和“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主体运营”的运行模式,全面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项目建设深入推进
梳理长春市旅游业发展的脉络,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长春先后编制完成《长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长春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和《长春市冰雪旅游规划》等总规和专项旅游规划,指导双阳、榆树、农安等地完成了一批区域旅游规划和项目规划编制。
去年,长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新兴支柱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任务措施和促进政策。
在管理体制创新上,成立了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高位统筹和综合协调产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各县(市)区、开发区将发展旅游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县域旅游突破发展;组建长春市旅游开发集团,负责全市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建设与运营,以此建立起高位统筹的全市联动新模式,在全市形成了齐抓旅游大产业,共推旅游大发展的整体合力。
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长春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145个,总投资696亿元。汽车、电影、温泉、冰雪、历史民俗、乡村旅游、节庆会展等特色旅游产品得到有效开发,出游方式日益多样,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长春十五景”成为旅游新品牌。
产业发展愈发完善 宣传营销务实创新
景更美,业态与产品也更加丰富。
当前,长春上下已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加快传统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
深度开发长春新中国汽车、电影、航空、科教文化以及警示文化、历史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乡村文化等城市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汽车工业、电影文化、航空科教、伪满遗迹、生态冰雪、休闲消夏、温泉养生、历史遗迹、民族民俗、乡村体验“十大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带动县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业态融合,加快养老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农牧旅游等新业态开发;把冰雪旅游和消夏避暑打造成特色品牌,拓展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通过创新融合,实现资源相互渗透、产业相互配套,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群。
五年来,长春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生态等蓬勃发展,书写了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旅游+农业,是双阳的梅花鹿、是国信的有机蔬菜、更是奢岭的草莓;旅游+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早期建筑已成为长春市汽车工业游中的精品旅游品牌,构成了长春独特的旅游风景线;旅游+相关服务业,可以把丰富而又多元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这是长春多年来以旅游业为平台加快融合发展的自觉行动。旅游+互联网,从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到全民“朋友圈”美图疯转,从传统旅行模式到生态游、新十五景等手机APP软件,当旅游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最明显变化是来长游客从以往的点线旅游开始向全境旅游转变。
产业发展愈发完善,长春对旅游的宣传营销也更加务实创新。
全市积极发挥各类传播媒介和旅游企业的作用,把旅游营销与经贸招商、节庆会展、外事活动、航线推广等有效融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城市营销与联合推广相结合等形式,面向境内外客源市场开展了一系列声势大、形式新、效果佳的推广活动。以冰雪节、消夏节为龙头的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啤酒节、消夏灯会、乡村旅游节等创新活动得到市民和游客喜爱。在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分批建立长春旅游营销体验中心,实现旅游宣传的阵地化、常态化。“旅游进社区”活动品牌化、系统化,成为服务市民、激活本地市场的新载体。旅游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由长春市发起成立的东北旅游推广联盟成为强化东北地区旅游合作的新阵地。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长春旅游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国家A级景区发展到45家,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和长影世纪城进入全国5A级景区行列。拥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家,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4家,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吉林省乡村旅游A级接待单位57家。星级饭店发展至59家,旅行社211家,导游人员1.2万余名,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50万人。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市场秩序逐年规范
“十二五”期间,长春已开通国内外航线96条,通航城市64个,铁路日均接发列车178对,公路564条,长春—香港直飞航线搭建了长春市对外文化、经贸、旅游交流的“空中金线”。游客服务中心“网点化”建设深入推进,首批22处长春旅游咨询网点正式挂牌。全面实施“旅游厕所革命”,108个旅游厕所紧锣密鼓的建设和推进。旅游餐饮、购物、道路标识及景区停车场、紧急救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建设成果显著,旅游呼叫中心服务专线投入运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应用广泛,导游员培训、信息查询、旅游应急及管理等应用平台投入使用。
此外,长春还加大重点民营旅游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培育一批民营旅游企业集团。全力推进景区升“A”、饭店增“星”、旅行社增量计划,鼓励本地旅行社在省外、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办分支机构。制定“互联网+旅游”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在线旅游企业。
全市建立起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长效机制,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五年来共处理旅游投诉356件,投诉结案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9.2万元。行业协会改革先试先行,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业内专题培训、导游服务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确保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安全发展。
科学谋划“十三五”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十三五”是长春市快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旅游新兴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培育旅游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以我国旅游业发展“515”战略为指导,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突出特色、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力争实现1.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
长春将加快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以互动的理念、融合的思路、对接的方法,积极拓展旅游覆盖领域,不断衍生旅游新业态,拓展发展新空间。重点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与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以改革创新激发旅游业发展新动能。深化旅游行政管理改革、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旅游企业内部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新动力、释放新活力。
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创新步伐。着力抓好产品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重视创新创造,挖掘内涵、彰显特色。
切实营造安全优质服务环境。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推进旅游设施标准化,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