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首部主旋律微电影《微家》 微电影大赛获金奖

13.01.2015  13:52

今年50岁的訾波没有想到,他既当总导演又当编剧的一部微电影竟然获得了国家金奖。

2014年12月18日,在全国总工会、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首届全国职工微电影大赛颁奖仪式上,由吉林省总工会报送的《微家》,在近700部微电影中力压群雄,  最终夺得金奖。

三段故事讲述一个“微家”

訾波是吉林省总工会电教中心副主任。

2015年1月上旬,訾波提起获奖的事,难掩兴奋之情。

时间回到2014年4月的一天,吉林省总工会接到了参加首届全国职工微电影大赛的通知。

当时,省总工会领导定了调子:拍一线工人,拍主旋律、正能量作品,关注农民工。

中国有将近2.69亿的农民工,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城市建设付出着,但同时又有很多人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粗野。怎么把镜头对准他们?“其实现在的农民工与以前的农民工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也上网,也玩微信,也玩微博,他们有自己的梦。” 

思路确定后,訾波来到工地,与操着各种口音的农民工同吃同住,请他们吃饭、喝酒,感受着他们的生活。

一个半月后,一个外省农民工在长春打工的爱情故事在訾波的脑中成型。经过多次讨论,剧本名称定为《微家》。

作品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田园梦。喜庆的唢呐声中,一对青梅竹马的农民甜甜蜜蜜地成家了。

第二段是分离。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夫妻俩离开家乡,来到长春打工。白天可以一起工作,但是晚上不得不分开住男女工棚。各种矛盾随之出现。

第三段是圆梦。党和工会关爱农民工,为农民工建“夫妻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曾经分开住的夫妻终于团圆,矛盾化解,干劲儿也越来越足。

“说是电影,其实是根据长春市各级工会为农民工建夫妻房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的。”訾波说。

让农民工自己演自己

剧本有了,那么问题来了,由谁来演?

专业演员在演技上没说的,但他们能演出农民工骨子里的东西吗?

“农民工的故事就应该由农民工来演!”省总工会领导拍板。《微家》总导演、编剧訾波奔走了5个工地,从几百人中选出了一对陕西籍小两口宋佳林和刘敏。

然而,当这些农民工演员们面对摄像头的时候,訾波发现,困难远比自己想像的要大的多。

“你能想像么?专业演员走三条一般能通过了,但他们走十几二十条还不过!”訾波说,拍摄时有一个农民工永远也解决不了眼睛游离的问题,由于在工地实景拍摄,现场被农民工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开玩笑、看热闹、起哄的……只要有点动静,这个农民工的眼神儿就会被吸引过去。

原本只租赁5天的影视设备,为了抢时间,每天都要拍摄16个小时以上,一直要拍到下半夜一两点钟。

訾波的嗓子都喊哑了,后期只能传纸条、打手势导戏。

虽然在他的眼里,这些农民工的演技只是“幼儿园水平”,但他还是由衷地感谢他们,因为所有的拍摄都是义务的,没有一分钱的费用。这些农民工往往这边刚从工地干完活儿,那边就开始拍摄了,他们的表演态度是“大学水平”。

微家》拍完之后,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龙熙和党组班子成员一起为它把关,提出了修改意见,随后报送到全国总工会。

“这是吉林省第一部获得国家金奖的微电影,是吉林省工会系统拍的第一部微电影,也是反映在吉林的农民工真实生活的微电影。”訾波认为,《微家》之所以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是它把中国梦演绎成了吉林农民工爱的梦,“中国梦首先是农民的梦。”

获奖后的訾波心中有了一个梦:举办微电影培训班,免费培训工会中对微电影有创作欲望的人,推动吉林省的微电影向前走一步。 

记者  曹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