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首次披露“红三代”背景:爷爷是韩曙
她是演员。是歌手。是制片人。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她最主要的身份是:“有背景”的人。
作为一个“非一线”的艺人,她不仅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献唱,在央视春晚上唱歌、表演小品和相声剧,在元宵晚会上与赵本山、宋祖英同台,也出现在“神七”的指挥间,并佩戴着一个近20克拉的海水蓝宝石戒指。
有人说她是身份显赫的“红三代”;更多的人在追问:她的爸爸是不是韩三平?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答案显然为否。但她不反感这样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生气,后来习惯了,也就不生气了。”
我问她如果要写自传或墓志铭,她会怎么写。那时候我们坐在北京南边一间酒店空荡荡的大堂里,她坐在对面的软沙发上,保持着将近两个小时前的姿势,“什么都不会写。”这个现年32岁、名叫韩雪的女人说,“你写了,就是还在意后人怎么看你。但自己的人生不是写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我不会写,就像我现在也很少听别人评价他们喜不喜欢我一样。”
用脚步丈量二战历史
站在苏州河的南岸,韩雪拿起照片,与河对岸的那栋建筑物略一对照:就是它了。
在上海闸北区,这幢六层钢筋水泥楼并不算太显眼。如果驱车从西藏北路经过,你多半会以为那不过是苏州河两岸常见厂房或仓库的其中一间,但如果对淞沪会战稍有了解,你或许会听说过这个地方——四行仓库,78年前,它正是“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英雄地。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到了9月和10月,闸北宝山路和大场防线相继陷落,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背腹受敌,被迫西撤。为了掩护主力撤退,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奉命率兵坚守,守卫的地点,就是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造、投入使用不过两三年的四行仓库。
78年后,韩雪也是“奉命”进入仓库,在那里,有一个年轻的淞沪会战研究者会让她打开手里的纸盒子,把一群微缩版的“士兵”拿出来,放进一个微缩版的四行仓库里,然后告诉她——
1937年10月26日至27日凌晨,谢晋元率领四百余名士兵在仓库集结完毕。他们在墙体后堆积了三至五米的填充物麻袋,在砖上钻出枪眼,切断大楼的电源以防敌人火攻,然后便在黑暗中静静等待。
27日中午,第一波日军进入守军的射击范围,战事开始了。密集的交战持续了四个昼夜,日军出动坦克和飞机,但仍无法攻克四行仓库,直到10月31日国民政府接受英国调停,谢晋元部奉命撤退至英租界,这一保卫战才告结束。
时至今日,四行仓库的外墙上仍清晰可见8个炮弹孔、430多个大小枪弹孔。韩雪住在上海,也在附近拍过戏,甚至可能从这里经过过,但从未留意,也未曾想过,有一天她会接受腾讯网的邀请,在一部名叫《丈量》的系列纪录片中担纲“领路人”,带领观众走进二战的昨日和遗留的今天。
韩雪并不是唯一的“领路人”,除了她,还有另外七位明星艺人参与腾讯网这一项目,在《丈量》中担任主角:张涵予奔赴日本和太平洋,张静初重访英法德三国的二战遗迹,邬君梅则启程重庆,王新军登顶江西张古山……从伦敦、巴黎、柏林到夏威夷、东京,再到国内数十处抗战主战场遗址,《丈量》试图以全景的视角、长周期跨国寻访,用脚步来丈量二战的历史。
在上海,韩雪探访宝山的松沪抗战纪念馆,寻找抗战的城墙遗址;在四行仓库里,摄影机跟随她寻宝似的找到三个盒子,那里装的分别是大豆、肥皂和鸽子的照片——大豆是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的食粮,肥皂是八百壮士被缴械软禁于英租界“孤军营”时生产自救制作的商品,至于鸽子,则是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暗杀之前,所养鸽子死亡对后续历史的象征。韩雪也奔赴南京,担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她造访挹江门,测量城门的宽度和长江水的温度,体验南京市民和士兵逃亡时的仓皇和绝望。
挹江门,韩雪测量江水温度
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全都是细节,一旦把这些细节记住了以后,你就很容易还原战争的场面。”韩雪对我说,“那种记忆来自于你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你会有肌肉记忆。”例如纪录片团队会让她从挹江门跑到长江边——那是当年市民逃难的路径之一,“这段路看似不长,但在那样的夜晚,那样的状态你去走一圈,呼吸都是急促的,那样你才会体会当年的不容易。”
历史影像、老兵回忆、后人回溯,加上动画、图表、数字、旁白和游戏通关似的完成“任务”,二战的脉搏重新跳动,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开始变得鲜明而生动。与艺人的个性相比,“任务”是更重要的,因此,在摄影机的镜头下,妆容淡得几乎看不出的韩雪一脸认真,而略微的迷茫又令她看起来像一个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中学生,“那一根弦儿时时刻刻都是绷着的”。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