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倪友芝的变

21.11.2014  11:55

 本报记者 毕馨月

 

倪友芝(右)跟外孙女林桐在一起的时光中,绝大多数都与剪纸为伴。 毕馨月 摄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姥姥就教我剪‘嬷嬷人儿’(吉林通化地区满族剪纸特有的人物造型),那时她悄悄告诉我,这个千万不能外传。但现在,她的观念却来了个大转弯。”长白山现代雕塑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剪纸课教师林桐口中的姥姥,是剪纸界大隐隐于市的“民间高人”倪友芝。

20日上午,倪友芝、林桐祖孙俩谈起了满族剪纸。

千里马偶遇“伯乐

提起东北剪纸,许多人会想到李宝凤、关云德,很少有人知道倪友芝。其实,今年75岁的倪友芝,曾获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白山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的头衔。倪友芝坦承,能将自己的业余爱好上升到艺术层次,最要感谢人生路上的“伯乐”们。

倪友芝回忆说,1982年,她老伴所在的通化县要办剪纸展览,见自己平日里喜欢剪纸,就随便挑了几幅《嬷嬷人儿》摆放到展馆并不起眼的地方。谁知,当时担任通化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的王纯信发现后却如获至宝,因为倪友芝的作品填补了他一直在研究的满族剪纸的空白。倪友芝说,她的剪纸作品既有单体人物,也有满族传说甚至东北地区的传说,更有现代生活题材。从《嬷嬷人儿》,到《人参故事》《秃顶山的传说》,再到路上看到的交警指挥交通,都会剪上一幅。她说,自己从家传的剪纸技艺开始摸索,现在已逐步完善。

今年,倪友芝登上了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的领奖台;近日,《倪友芝剪纸作品集》新鲜出炉;今日,“满族剪纸第一人”——倪友芝70周年回顾展,将在方舟美术馆拉开帷幕……老人高兴地说:“原以为剪纸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却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成了传承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载体,我很幸运。

外孙女继承并创新

我姥姥没把自己当成艺术家,剪纸作品往往是她所表达的内心活动。”林桐今年29岁,因为学生生涯始终与美术搭界,便成为孙辈里唯一一位继承者。读研究生时,林桐选择的是雕塑专业,这使她突破了剪纸立体化的难点。她说,自己曾把姥姥的《迎亲》改编成“立体版”,并获得倪友芝的称赞——挺好!“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已经是姥姥给我最好的评价,因为如果剪的不好,她就不吱声了。”林桐笑着说。

有意思的是,当初倪友芝师承的是自己的姥姥,如今林桐又隔辈师承姥姥倪友芝。“原先姥姥把家传的剪纸技艺看得比较保守,自从2000年她走入大众视野后,陆续有学者、研究者,或是学校老师、剪纸爱好者来拜访她,她就免费教大家。”林桐说。

在得知外孙女同时在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担任剪纸老师后,倪友芝对林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希望借你之力,将满族剪纸技艺传承给更多热爱剪纸的孩子们,让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能在新时代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