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机声中的效率夏收

01.07.2015  13:02

        6月下旬,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大规模跨区机收全面完成。今年“三夏”,各地共投入56万台联合收割机,机收率超过92%。农业主管部门对夏收的精心组织调度、一批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跨区作业市场的日益成熟,让今年的夏收工作在争分夺秒而有条不紊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期间连续11天单日机收面积超1000万亩,可谓千里麦收、颗粒归仓。

      夏收农机化生产迎来“互联网+”服务

      农机手和农民在麦收第一线全力奋战,离不开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企业提供的服务。2015年“互联网+”的兴起,让“三夏”农机化生产效率更高。

      农业部强化信息引导,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发布17个省的小麦机收作业信息、发放34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推动农机手与小麦种植户进行供需对接,促进联合收割机的有序流动。河南省组织57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户签订3.8万份农机作业合同,提前落实的机收机种合同面积超过2700万亩。

      江苏省的“平安农机通”平台实现了信息互通,线上线下互动。平台为农机手发布全国各地机收信息、天气情况、农机安全使用知识等,甚至可以帮助农机手初步计算跨区作业的效益;农机手可以通过编发短信向平台咨询和求助。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乡农机手刘强在浙江跨区作业时向“平安农机通”发短信,希望县农机局能帮他们解决异地年检的问题。接到信息后,东海县农机局发现该县在浙江地区跨区作业的农机达1000多台,便组织人员在浙江慈溪市新设了年检点,为农机手节约了宝贵的作业时间。

      安徽省推行“挂图作战”,将天气图、收获进度图和农机分布图三图合一。“这三张图表的数据实时更新,哪些地区小麦成熟了、哪些地区缺少农机、哪些地区面临大雨等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可以合理调度农机,实现精准作业。”安徽省农机局农机管理处处长胡道林说。

      洛阳中收为6000多台“中国收获”收割机加装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远程调度系统,实现远程作业监控。在麦收的时候,系统能够记录每一块麦田的产量,结合相关数据库可以分析出麦田的需肥情况,实现精量施肥与播种。福田雷沃升级“雷沃云服务”,通过加装在收割机上的“金匣子”监测机器运行情况,只要农机的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比如说发动机油温过高,系统就会亮灯报警,工作人员会马上通知机手停车检查,将故障提前排除。农机手还可以将手机与“金匣子”连接,通过上传照片,实现一键报修。

      一条龙作业让“三夏”变“两夏

      今年夏收新增的小麦收获机大多是5公斤以上喂入量的高性能机具,而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播种、深耕深松、粮食烘干等配套农机化技术的跟进,让夏收、夏种甚至包括部分夏管一次性完成,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山东省充分发挥5000多家农机合作社装备好、服务好的优势,大部分农机合作社的作业内容不仅涵盖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等,还包括运粮、施肥、喷药、浇灌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

      陕西省投入120多万台(套)农机具,合理调度2.6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和6万多台玉米播种机,基本实现“机收、机运、机播”一条龙作业。这让宝鸡市陇县近4万名农民工安心在外务工,一改往年工地老家两头忙、两头跑的现象,为他们节本增收1000多万元。

      河北省深州市王家井镇西李秋村仁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仅用12套机械在3天时间内就完成了4000亩地的收割、秸秆粉碎、深松、播种作业。合作社理事长孙仁中说:“这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不仅效率高,还能让每亩增产100斤左右。秸秆在1小时以内粉碎效果最好,破碎率能达到90%,这样每亩秸秆所供养分相当于30斤复合肥。

      山西省农业厅技术推广站在15万亩旱地和扩浇地里推广实施的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采用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为一体的免耕探墒沟播机,既可以将小麦种在深处的有墒湿土层,又不让麦种埋得很深,实现了农机作业一次完成。山西省农业厅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说:“今年沟播田的增产幅度保守说也在5%以上。

      粮食烘干机是一条龙作业的“龙尾”。江苏省无锡市农机局局长顾建忠说:“粮食烘干机既解决了粮食无处晾晒的难题,也使得粮食生产有了提前应对阴雨天气的能力,让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二郎庙村种植大户徐克祥把提前收割的400亩地的麦子直接送去烘干并卖给了粮食收购商,拿到40多万元粮款用于下茬玉米的种植。“这样我就抢了农时,玉米早种一天,就可能早收3天。而且熟过头的麦粒在收割前后会自然滑落,造成的浪费在5%以上。”他说。

      跨区作业半径更加经济合理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介绍,参加今年的“三夏”跨区机收的收割机达到30万台,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组织化程度提高,盲目外出的散机已经比较少见,农机合作社已成为“三夏”生产的主力军,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山东省大力推行农机合作社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等,签订跨区作业合同8000多份,落实订单作业面积近4000万亩,占山东夏粮总面积的近2/3。

      河南省的“三夏”跨区作业,从过去的“大部队”变为“小分队”,提前与作业地联系好后分头行动,这保证了机具的合理分配与调度。6月8日,全省投入的14万台联合收割机创下收获小麦1135万亩的历史新高。沈丘县农机局把参与跨区作业的1100台机车划分为5个作业分队,开展划片机收,作业面积达130余万亩,“麦客”收入8000余万元。

      “最近两年,随着本地收割机日益充足、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不断增加,作业效率加快、时间差变小,跨区作业半径缩小了,但也更经济合理了。”安徽省农机局副局长陈发明说。

      曾经闻名于跨区作业市场上的“扬州麦客”越来越少。“现在扬州机手基本上都是跨县跨市、相互补缺式的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成了新常态,行程上千公里的跨区机收很少见了。虽然跨区作业的半径小了,但是作业内容拓展了,比如机插、育秧、植保等。”扬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殷立松说。还有一部分扬州机手转型搞起规模种植。江都区许桥村的景传来2013年回家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种植粮食,每年种植稻麦两季作物,纯收入40万元以上,是跨区作业年收入的3倍。

      “现在我们合作社主要接受周边的作业订单。因为村里大部分农户都将土地交给我们代管,土地面积有2400亩。合作社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周边6个村,作业面积达1.3万余亩。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合作社包揽了全部农活,不少村民开玩笑说俺们农民快要下岗失业啦。”河北省冀州市永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史占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