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解放67周年 为您呈现那一时段的老长春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经历了残酷战火洗礼的长春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面对千疮百孔的城市,当时的人民政府是如何稳定局势、恢复生产的?解放初期的长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怎么的地位?2015年10月19日,我们迎来长春解放67周年之际,记者通过采访见证人、查阅历史档案,为读者呈现那一时段的老长春——
口述实录
熟悉老长春历史的读者知道,位于人民广场的“银行大楼”是长春解放时,国民党军队据守的最后一个据点。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离休干部刘西辰曾因特殊的际遇,见证了这个据点的解放经过。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他,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长春解放时,国民党军队据守的最后一个据点是银行大楼
我目睹了这里的解放
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军队六十军起义,夜里撤出长春,同时东北民主联军进驻。我们老百姓是18日早晨看见街里的岗哨都换成解放军了,才知道解放了。国民党六十军在长春的防区是人民大街以东(当时的人民大街叫中山大街),由东北民主联军接管。人民大街以西由国民党新编第七军防守,军长是李鸿,城防司令是郑洞国,这时新七军的司令部和郑洞国的特务团都撤到了人民广场银行大楼里。
和同学一起执行保护公安局的任务
当时我家在东天街住,10月18日10时左右,我的一位同学和一位司机开着美式中型卡车,带着枪——我的同学带着匣枪,司机带着冲锋枪——来到我家,接我帮助他们去接收国民党长春市公安局。我的这位同学是我在伪满哈尔滨农大时的同班同学,他在松江省(当时东北九省)社会部派来长春做地下工作,任务是在长春解放时保护好公安局。
这时,国民党飞机在半空盘旋,为避开飞机,我们将炕席挡在汽车上。国民党六十军的一个师司令部在头道街,我们估计这架飞机可能是来侦察这个司令部的,不一会飞机就飞走了。飞机飞走后,我们乘车来到公安局。途中,我们曾被解放军的哨兵盘问过两次,都顺利放行。一路上,看到街上戒备森严,一个行人也没有,我们从公安局后门进到楼里,因为前门是两军交战的火线,不能走。保护公安局的共有7个人。当时公安局已经解放,电信大楼和银行大楼还没有解放,我们在公安局二楼的会议室里,这个会议室有门通向阳台。我的同学发给我们每人一支枪,我拿到的是一支美式冲锋枪,三夹子弹,我把子弹带围在腰上。发枪的目的是防备国民党一旦突围,其有小股兵冲进公安局。下午2点左右,传来消息说,电信大楼解放了。
半小时的枪声并非双方激战
这是两军交战的前线,形势很紧张。19日天亮时,听到外边枪响,有轻机枪声、重机枪声,还有炮声。枪声很激烈,还有信号弹,就像春节放鞭炮一样。我们躲在会议室的北墙边,躲开窗户,以防银行那边射过来的流弹。大约半小时左右,枪声渐渐停下来,这时天已大亮,外边下着小雨,有人说郑洞国投降了。我们在阳台上,向银行大楼那边看,国民党兵从银行大楼的大门排着队出来,到人民广场集中。那时人民广场的树木比较少,站在阳台上能看到银行大楼。
对于枪声,我们以为是东北民主联军在拂晓时发起攻击。但后来发现,事实不是这样。我在报纸上看到,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参谋处处长郭修甲与东北民主联军代表谈判,在解放军进入大楼接收前,大楼内特务团朝天鸣枪20分钟,假装激战状态。对天放了一阵枪,造成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的境况。19日10时左右,中国共产党的接收人从八里堡来到公安局接收,保存在这里的敌伪档案等资料都没被破坏,保护得很完整。 口述 刘西辰 整理 赵娟
1 2 3 4 5 6 下一页